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提要(2008年-2012年)的通知

  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发展。2005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先后亲临这一地区视察调研,对解决制约旱作农业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等作出重要指示。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建设“三个百万亩”高效农业的重大决策,其中100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是覆盖面最广、受益农户最多、直接经济效益最大的工程。今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加快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06年以来,在认真总结干旱带群众长期抗旱减灾措施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区实施了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选择部分地区推广集雨补灌、设施补灌、压砂补灌、膜下滴灌、移动滴灌、覆膜坐水点种、分株点浇等实用抗旱节水技术措施,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出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特别是采取“集雨场﹢蓄水窖﹢集雨补灌﹢特色作物种植”技术模式种植的马铃薯、西甜瓜等作物,亩纯收入平均达到600元-800元。彭阳县、原州区等地推广的秋季覆膜、早春覆膜、全膜覆盖等覆膜保墒技术,抗旱保苗和增产增收效果也非常明显。实践证明,加快推进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有利于构建抗旱避灾增收的长效机制,扭转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被动局面;有利于改善当地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状况,加快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培育壮大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中南部地区不同的资源条件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覆膜保墒集雨补灌农业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完善政策技术支撑体系,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推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基本原则。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