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期为5年,即2008年-2012年。每年稳定在100万亩,其中:
2008年完成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88.805万亩,建设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1.195万亩(设施农业0.445万亩);
2009年完成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73.325万亩;新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5.48万亩(设施农业1.08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总规模累计达到26.675万亩(设施农业1.525万亩);
2010年完成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58.805万亩,新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4.52万亩(设施农业1.02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总规模累计达到41.195万亩(设施农业2.545万亩);
2011年完成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46.235万亩,新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2.57万亩(设施农业0.72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总规模累计达到53.765万亩(设施农业3.265万亩);
2012年完成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35万亩,新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1.235万亩(设施农业0.735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总规模累计达到65万亩(设施农业4万亩)。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12718.6万元,其中:覆膜保墒25000万元,集雨补灌配套工程72450万元,集雨补灌配套设备15268.6万元。分县投资为:盐池县11914万元,同心县7264.4万元,海原县27617万元,红寺堡开发区7320万元,中宁县3035万元,原州区12636万元,西吉县17805万元,彭阳县15263.2万元,隆德县8604万元,泾源县1260万元。
(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以国家投资为主,农民自筹为辅。其中,集雨场窖(井)等基础建设和配套滴灌设施,争取中央项目投资占总投资75%,农民自筹占25%。
(三)年度投资计划。2008年18949.62万元,占总投资的16.8%;2009年26326.38万元,占总投资的23.4%;2010年26144.12万元,占总投资的23.2%;2011年22146.92万元,占总投资的19.6%;2012年19151.56万元,占总投资的17%。
六、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规划实施期,每年完成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100万亩,总产值达到11.76亿元,净产值达到9.2亿元,亩均实现收入1170元,亩均增收820元,带动人均增收630元。规划实施后,集雨场、蓄水窖等集雨补灌基础设施形成固定资产87718.6万元,按使用年限10年-15年计算,2年可收回投资,后13年不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65万亩特色优势作物实现产值101.4亿元,新增产值76.05亿元,每年亩均新增收入900元,投入产出比达到近10倍,提高节水效益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