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落实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各高校党委、行政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将其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责任,定期分析教师队伍状况,提出工作意见,落实各项措施。要按每年总额不少于本校全日制在校生生均20元的标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教师社会实践和考察、学术交流等,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使用,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按一定比例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级岗位,将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
5. 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各高校应尽快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主要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6. 选配好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管理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
三、认真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配工作
7. 配足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高校要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任教师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
8. 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原则上应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或是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专职教师和管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