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
①组织开展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②使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相关培训转移就业数据,实行全程信息化动态管理。
③建立岗位申报和信息发布制度;保证50%以上的培训属于订单式培训;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制度,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
④组织开展优秀农民工评选表彰,积极推进优秀农民工进城落户工作。
⑤制订鼓励企业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具体办法,建立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成绩突出企业奖励制度;全面发放使用《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5)完善各级培训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①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标准,依托技工学校建立培训网络;认定一批劳动力培训定点机构;建立远程职业培训网络体系。
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配足人员、场地和服务设施,达到省的“八统一”标准,村(居)聘有劳动保障协理员并落实人员工作经费,全面承担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6)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资金
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专项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按规定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农村贫困人口培训期间生活补贴及转移就业服务经费。
②制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资金的竞争性分配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转移培训就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促进转移培训就业资金投入、使用和规范管理约束激励机制; 按规定向财政部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二)对经省批准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只考核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1)组织管理
①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
②管理制度完善,职责分明。
③入园企业证照齐全,合法经营。
④按规定依时上报园区建设进度、招商引资等有关情况。
(2)规划建设
①严格实施园区总体规划,注重制定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
②园内外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和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相匹配。
③开发建成面积要达到全园总体规划面积第一年在10%以上,之后每年20%以上,5年内开发完成。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