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审计厅关于被审计单位存在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的通知

  二、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少计财政预算收入、虚列财政支出、违规安排或截留财政资金等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州财政管理中比较突出;二是挤占挪用或滞留专项资金,这些问题在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中比较普遍;三是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运营收入不入账,交由所属单位管理,形成账外资金,大部分被用于基本建设、业务招待、发放补贴等,这些问题在基层单位比较严重;四是资产管理不严,如固定资产不建账、数量增减不报批等问题,已经成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通病”;五是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不规范、不及时,财务信息失真;六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下属单位监管不力,基层财务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七是一些部门在依法行政和履行职责上违反程序和规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违反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土地管理等办事程序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抽逃注册资本或虚假注册、经济利润不实、改制不规范、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
  从问题汇总归纳的情况看,一些问题带有共性,屡查屡犯。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除我省经济欠发达、财力薄弱、资金短缺、财政体制不够顺畅等因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 有些制度措施不配套,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制度不具体,难以执行;个别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如目前对一些专项资金管理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专户储存,但实际多头开户,导致资金分散,不利于监督;项目专项资金中未明确工作经费。工作费用支出没有来源;一些项目要求配套相应资金,项目实施单位为争取到项目而挪用资金问题。另外,一些单位制度刚性不足,约束乏力,流于形式。这既有制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制度执行方面的考评、激励约束和跟踪检查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因而难以形成积极查找、及时纠正自身问题的主动性和推动力。
  (二)综合管理水平不够高。 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缺乏科学领导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不强,对依法行政和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能力。有的对基层单位疏于监管,致使家底不清楚,问题不掌握;对存在的问题不暴露、不解决,维持现状,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意识,对前任遗留工作不及时清理、督办,造成以前的投资或借出资金损失。有的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为了提高外部声誉,以简单粗放的方式扩大规模,盲目投资;有的在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中运作不规范,致使资金的利用效率或使用效益不高。还有的过于强调本单位的现实困难或局部利益,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急于改善所在单位的基础环境。
  (三)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实际工作中,责任不清以及执法部门、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责任人追究力度不大,也是造成许多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外部监督看,一些监督部门只重视监督的形式,放松了对相关责任的追究,往往“对事不对人”,处理单位多,处理个人少。从内部管理看,一方面是内部责任不清,难以形成对具体责任的追究;另一方面是对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工作人员以及违反财经法规责任人的批评、教育、处理不到位。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