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制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整体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等体制,健全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的思路与举措。
10.教师队伍建设。确定全面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制定改革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补充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行校长职业化探索的思路、举措与重大项目。
11.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和配置标准,提出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措施与重大项目。
12.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提出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制定促进教育公平,支持农村、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
三、组织领导和任务安排
(一)组织领导。
成立《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由市长王鸿举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纲要》研究起草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教委主任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委,由市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机制。
建立调研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沟通协调、学习交流、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制定《规划纲要》要充分运用已有成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有关方面、决策部门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联系,组织《规划纲要》制定人员到上海、江苏、辽宁等省市考察学习,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规划纲要》的制定要注意与现有工作的衔接:一是与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结合;二是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三是与筹备全市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结合;四是与实现教育年度目标结合。
(三)任务分工。
1.设立《规划纲要》专题调研组。按12项战略重点设12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项目,请部分高校、区县教委、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共25个单位分别承担调研任务,于2008年12月上旬提交调研报告初稿。
2.设立《规划纲要》文本起草组。起草工作先分4个组,由市教委、市教科院、重庆社科院、西南大学分别组建1个组,各起草1个《规划纲要》文本,于2008年12月中旬提交初稿。4个文本形成后,由市教委对4个文本进行组合,统一形成1个《规划纲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