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依托资源特点,优化区域布局,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粮油生产,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突出发展生猪产业,实施“新增出栏1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建设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畜;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林竹、烟叶、蚕桑、花卉、生物质能源等“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建设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规划建设项目18类42个,总投资544.8亿元。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成西部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优化布局,巩固提高白酒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粮油、肉类、果蔬、烟草、茶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川产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支持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发展集中度。合理开发利用非木质森林资源,提高林竹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促进竹木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利用蚕桑养殖传统优势和苎麻种植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丝棉麻革产品。规划建设项目13类138个,总投资456.7亿元。
(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力度,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水农业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农业技术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村科技信息三大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农业技术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规划建设项目4类49个,总投资123.4亿元。
(五)农业服务体系。
加强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种养业良种体系;完善动植物疫病监测、检测和防疫体系,尤其是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警预报、防治防控、检验检疫、应急处理等手段,加强乡村基层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有效控制重大疫情;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保障体系和农户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项目5类39个,总投资97亿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