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重组、收购、兼并等形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在资金投入、税费政策、招商引资、进出口经营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整合品牌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湘棉品牌,全省棉花总产量一半以上实行品牌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棉花流通、纺织、服装等环节中,着力培育一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品牌。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活力。
五、着力抓好现代棉花物流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湖南工作站的作用,培育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市场服务体系,加快棉花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建设,把服务终端延伸到全省纺织企业、主产棉区和棉花经营企业,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畅通贸工农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重点支持建设10万吨规模的区域化现代棉花物流中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打破地区封锁,禁止采取划片、设卡等行政方式限制棉花购销活动。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审查监管,坚决打击无证照非法进行棉花加工的行为。
六、创新棉花产业化经营机制
依托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棉花专业合作社,提高棉花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支持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公司实施湖南省优质棉产业化“111”示范工程,按照建设产业链的要求,在5年内,高标准建成10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10万吨规模的优质棉加工基地和10万吨规模的物流基地。通过工程实施,实现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和农民增收。
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增加棉花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棉花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棉花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棉花科技合作。加快繁育高产、优质、高抗优良新品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技术改造。省重大科技专项、“丰收计划”和科技入户工程等,要加大对棉花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支持。完善棉花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县、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服务队伍建设,在棉花基地县、专业乡村建立专业服务队伍。着力抓好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将从事棉花生产加工的农民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提高棉花产业从业人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