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经费投入,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力度。围绕煤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的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及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专利融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大中型企业要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在新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二)加快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步伐,提升企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工业企业要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要求,以贯彻实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市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积极创建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三)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要按照“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方针,围绕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四)围绕第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要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试点活动。以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实施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手段,结合“五城同创”等活动,推行公用事业服务标准化、商贸服务标准化和社区服务标准化,引导服务业以标准为载体,规范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快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集中研发和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节电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尤其要以煤炭、冶金、化工、焦化、电力、建材六大耗能、耗水行业为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使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评估重大工程立项、规范企业用能行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的重要技术依据。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循环经济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污染源治理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加强安全标准化,维护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在生产领域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工作,建立严格的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加大在煤矿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电网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标准保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特别要在消费品安全领域,大力推广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重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要建立涉及自然灾害防治、消防、疾病控制、环境保护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救援的技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