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淮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十九)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立足不同的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工业园区、生活小区等空间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大户集中,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积极规划培育县域副中心,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合理发展特色小城镇,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重视撤乡并镇后原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2012年前全面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建成5个小城市镇、12个中心城市卫星镇和20个特色乡镇,创建康居示范村省级20个、市级120个,建成上规模、有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点400个。
  (二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统一县域城乡教师工资和津补贴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实现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组织实施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每年市直院团送戏下乡200场以上,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映1场电影。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0年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和村卫生室设备配备任务。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和养老保障问题。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二十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健全管理和养护机制,完善城乡交通体系。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尽快将农村公路延伸到符合规划的集中居住点,2012年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大水利重点工程实施投入力度,确保2010年完成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探索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模式,统筹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世行、黄河故道治理、丘陵山区等项目资金,每年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到2012年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100万亩、改造渔塘20万亩。实施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下移,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绿化造林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力争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2012年底前完成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和农村卫生改厕任务,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加强秸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每年新增沼气受益农户1万户。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到2010年全面解决全市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开展村庄绿化,2012年全市规划保留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