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的通知
(辽市政发〔200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一月九日
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发展规划
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是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我市经济大发展、建设大城市、打造新特色的必然选择。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规划范围以沈大高速公路和沈营线为轴线, 北起灯塔市大河南镇,南至辽阳县首山镇和刘二堡镇,长约60公里,沿线两侧各延伸5公里,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左右,辐射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以上,规划期为2008年至2020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沈辽鞍营经济带优势和潜力,推进沈辽鞍营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我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地处沈大黄金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北依沈阳、东邻本溪、南接鞍山、西与辽中接壤,沈大高速公路与沈营线纵贯全境,地缘条件优越。下辖辽阳县、灯塔市(县级市)和白塔、文圣、宏伟、弓长岭、太子河五区。总面积4743平方公里,人口185.3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蕴藏53种矿藏,其中硅石、白云母、石膏、石灰石和铁矿等储量丰富。
2.发展现状
2007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8.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9亿元,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662元,增长15.9%。地方财政收入28.1亿元,增长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5亿元,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7亿元,增长17.5%。
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运行,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文体事业蓬勃开展。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25元。
(二)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
我市与沈阳、鞍山,山同脉,水同源,路相通,界相临。中心城区距沈阳65公里、本溪63公里、鞍山25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55公里。沈阳市苏家屯区、东陵区、于洪区等均与灯塔市相临,灯塔市城区距沈阳市城区仅30公里。辽阳县与鞍山市相临,我市刘二堡工业区与鞍山达道湾工业区仅一道之隔。从地缘上看,加强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硅石、白云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0%和70%;石膏、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铁矿储量23亿吨,弓长岭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
水资源较丰富。我市境内共有太子河、浑河等大中小河流29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1.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9.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综合补给量11.8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