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城市。全面开发河东地区,5年内初步形成河东新区格局,10年内建成滨水型现代化河东新城区,使我市城市成为人口超100万、建成区超100平方公里跨河而立的特大城市。
做好基地。加快推进芳烃基地建设,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芳烃及化纤原料生产加工基地。5年内,完成投资380亿元,实现产值60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10亿以上企业10个;10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实现产值1200亿元,形成1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芳烃、80万吨/年乙烯生产规模。
做强县域。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辽阳县、灯塔市各培育一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3年翻一番,进入全省前10名;扩大辽阳县、灯塔市城市规模,到2015年建成两个20至30平方公里的卫星城,人口分别超过20万人。
做优产业。优化经济带产业结构。做优第一产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矿产建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做活第三产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四)战略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0年):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60亿元。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60亿元。
第三阶段(2016年至2020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20亿元。
三、区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一)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及结构优化
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及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合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以产业集中区为方向,建设“一个基地”、发展“四个重点产业”,即以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加快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业、矿产建材业、农产品深加工业4个重点产业,把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全省水泥生产基地和区域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建设一个基地。全力建设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扩大芳烃原料生产规模,延伸芳烃衍生物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和支柱。规划引进一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大项目,壮大石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重点推进辽阳石化分公司芳烃厂140万吨/年连续重整-歧化联合装置及配套系统工程、30万吨/年精己二酸技改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业。积极参与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加强与沈阳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协作配套,扩大产业规模、突出产品特色,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节点。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国际水准的大企业、大项目,重点扶持新风集团的汽车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项目,加快推进金兴内饰件与延锋伟世通合资项目;加快发展汽车柴油机、内饰件、曲轴、安全气囊、变速器等为中高档轿车、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和专用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系列产品,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汽车零部件配套业的跨越式升级。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