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发旅游航线。旅游部门要积极构思,主动协调,配合交通、水务、建设、规划等部门在规划建设水运、水利、涉水工程的同时,兼顾旅游功能的开发建设,加强沿河两岸的绿化美化、污染防治工作,充分挖掘沿线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开发航道、船闸、港口、船舶、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建设一项工程,完成一道风景的效果;有条件的沿岸风光带、桥头公园要积极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放大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品位。旅游部门要加强与交通、水务等部门的合作,加快我市京杭运河、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旅游航线的开发,促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条以上旅游航线的开发和运营。
(四)打造沿河经济产业带。借助水运产业的区位优势,利用水运发展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效应,加快发展以京杭运河、淮沭新河、徐洪河、洪泽湖、骆马湖为依托的工业园区和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航运、矿建、加工制造、商贸旅游、农牧林渔等产业,重点打造京杭运河、淮沭新河沿河经济带。加快内河水运融入现代化物流的步伐,重点扶持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逐步形成以京杭运河为龙头的沿河经济带。
六、优化水运发展环境
(一)加强对水运事业依法管理的力度。要依据《
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港口管理条例》、《
江苏省水上治安管理办法》、《
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水运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水运经营者权益的保护。各涉水管理单位的管理窗口应尽可能设置在船舶和货物集散地,靠前服务,方便管理,完善水运执法体系,实行综合执法,促进水运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交通路网建设,提升港口集输能力。统筹公路和水路规划与建设,推动公铁水空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水路建设投资力度,将疏港道路纳入交通网络建设改造规划,使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商品物流集散地以及市际出口等主要通道和重要节点实现有效衔接,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与完善。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建设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