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使贫困患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9、健全并落实好各项惠民措施,并指导各地惠民医院建立“惠民医疗对象”档案或信息库,逐步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方便贫困患者就医。
20、指导督促各地“惠民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惠民病房(床)”认真落实对城乡“低保”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医疗费用“一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各医院医疗惠民工作的绩效考评和相关补助资金的监管,建立完善医疗惠民工作长效机制。
五、实施中医“三名三进”(即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21、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与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
22、加大中医药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加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23、继续开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
24、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抓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加大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力度。
六、完善落实有关卫生人才、资源的政策措施,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资源配置工作
25、针对卫生人才结构性矛盾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制定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对全省卫生人才进行摸底调查,编制我省2009年-2020年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纲要,努力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6、针对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对卫生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指导各市制定并严格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七、积极稳妥地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7、国家医改方案出台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省卫生工作底数和现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28、国家医改方案出台后,加强学习培训,正确把握改革精神、实质、原则和要求,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配套文件,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选择确定并搞好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工作。
八、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29、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开展风险分析,明确监控重点,建立防范规则,健全完善卫生行业权力运行监管机制,有效进行廉政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30、配强配好厅直各单位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创建“星级党支部”活动和以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