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青发〔2009〕2号 2009年2月6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紧迫性。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全国全省的体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及日益加剧的就业、升学压力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比较普遍,中小学生身心压力偏大,课业负担过重,校内外休息和锻炼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二是由于思想认识、师资配备、经费保障、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不均衡,仍有部分学校无法保证正常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时间与质量,在安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三是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虽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度等体能指标连续下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战略意义。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加强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明确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