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3)技术工作措施。①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在沟、溪、河道修建临时坝、堰拦截和抬高水位,架设临时泵抽水;发动群众打中、深管井,充分利用地下水源。②突出重点,有保有弃。在农村应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原则,重点保障人畜饮用水安全,对出现人畜饮用水困难的地方,镇街三防指挥所要根据当地的水源状况,控制或暂停取用水库、塘坝、井等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留足必要的水源。对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地区,要动员企、事业单位、部队、消防、建设部门和大专院校车辆给山区乡村送水,以确保人畜饮用水不出问题;在城市一方面要动员广大群众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限制或关停高耗水企业用水。实行分时分段供水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给无水社区居民运水,保证基本生活用水。③做好因旱农作物绝收地区的灾情统计,安排救灾粮、款的发放。

  5.3 Ⅱ级响应
 
 (1)工作会商。市三防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市长坐镇指挥,市三防办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召开紧急会商会议,分析旱情发展动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视情启动相应等级抗旱预案,并发出抗旱紧急通知,实行全面抗旱,保证重点。

  (2)组织措施。各成员单位在市三防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抗御严重干旱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①市三防指挥部及时掌握旱情及其发展趋势,视情宣布部分地区进入紧急抗旱期,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②受旱地区适时启动抗旱预案并报市三防指挥部备案,当地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抗旱。③市政府派出抗旱工作组,督促指导各地抗旱工作。工作组由市领导牵头,抽调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实行分片包干,做到下去有任务,回来有汇报。对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领导研究,提出解决办法。④检查各成员单位抗旱职责履行情况。

  (3)技术工作措施。①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在水源调度上优先满足群众生活用水,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限制高水耗和重污染企业的工业用水,小水电站要停止发电保护水源,对饮水极度困难的地方要组织力量送水。②各级财政及时下拨抗旱经费,确保油、电费补贴,抗旱设备购置、水利工程抢修等应急需要;市气象局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不失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活动;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应用抗旱剂、节水设备等科技产品;要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配好良种,进行补种改种,扩大低水耗、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山区片居民要运用一切蓄水设备,保证生活和防止山林火灾发生;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主要城镇和主要供水水源的水质监测,限制或暂停工业污水排放。

  5.4  Ⅲ级响应
 
 (1)工作会商。市三防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市三防指挥部副指挥坐镇指挥,市三防办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召开会商会议,分析旱情,发出通知,视情启动抗旱预案,实行全面抗旱,力争抗旱夺丰收。

  (2)组织措施。市政府召开抗旱工作会议,部署抗旱工作,各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切实履行各自的抗旱职责;市三防指挥部发出抗旱通知,提出抗旱对策的具体要求。

  (3)技术工作措施。①加强水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保证人畜饮用水。②水利部门抗旱机具投入抗旱。农机部门抗旱服务队奔赴抗旱一线,帮助群众检修提水机械,启动所有设备,扩大抗旱灌溉面积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市气象局及时捕捉云团,实施人工增雨;各地可以遵照保主保重,有保有弃。要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设置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打抗旱机井、挖泉、建蓄水池等;农业部门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和使用化学调控剂,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增强农作物的生理抗旱能力。

  5.5  Ⅳ级响应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