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重大项目带动效应显著。陕西重汽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在其周边,已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陕重汽的本地配套率也提高到了30%以上,陕鼓、标缝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临潼新代工业走廊的快速发展。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得到加速。在市政府2000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的引领下,沣京工业园、新代工业园、蓝田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加快。同时我市其它工业园区也在纷纷拿出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拉开了大发展的序幕。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
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3个。有10户企业获得“西安市创新型工业企业”称号。陕鼓、陕汽、富士达、启源机电等一批重点企业与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全市新增市级名牌产品35个。编制了3批《西安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安排项目284个。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我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四)节能降耗、城区企业搬迁效果明显。
2008年安排680万元用于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城区企业搬迁,安排项目14项,完成了灞桥热电厂、西化、北方庆华、户县二电等企业的节能改造,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99万吨,同时一批水泥粉磨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开始实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9%,实现节能量36万吨标煤以上;完成了水泥制管、机床西安公司、西互互感器等18户企业的搬迁改造,二环及二环沿线企业搬迁的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其中以西安减速机厂为代表的搬迁企业,通过搬迁改造,企业的技术装备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五)企业技术进步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们出台了《西安市创新型工业企业实施方案》、《西安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补贴管理办法》,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联合成立了“西安市红土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达了4批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扶持项目63项。另外争取财政预算追加2500万元,安排支持我市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和担保机构的补偿。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及资金扶持,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降低投资成本,加快投融资进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技术进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市工业经济中,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其他行业发展缓慢;二是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对集中在优势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工作机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三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困扰企业发展;四是工业项目储备少,对产业发展有影响的大项目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