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学生和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教室、食堂和宿舍的消毒和通风换气工作,减少传染病的感染与传播。要根据季节特点、传染病流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
三、加强指导,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督促、检查和相关培训工作。要建立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定期通报情况,研究措施,协同行动。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流动儿童聚集地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止出现免疫空白。要前移防控关口,做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分析和预警工作,加强疫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要主动深入学校(托幼机构),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应急预案,做好疫情报告管理、疫点疫区卫生处理和患者管理,共同管理好传染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强疾病控制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四、以手足口病、结核病为重点,全面做好防控工作。
各地要根据传染病季节性发生特点和本地区流行规律,确定学校传染病防控重点,有重点地采取相关措施,全面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12月至次年4月是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高发季节,要重点做好麻疹、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5月至11月是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播疾病和其它接触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季节,要重点做好手足口病、霍乱、甲肝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且尚无疫苗预防也无特异治疗方法,一旦发生和流行,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把手足口病防治做为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前部署,尽快行动,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督导和管理,加大防治知识宣传,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流行。
要继续深入开展“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密切部门合作,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结核病人发现。同时扩大活动范围,将民办、私立学校纳入活动中,重点给予指导。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疫情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对发现的学校首发病例,一定要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痰结核菌培养。要做好传染性患者的全疗程的追踪管理,指导学校做好非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管理。非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可以由校医按照全程督导化疗方案治疗管理。对筛查发现的可疑病例也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