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条 人民警察、消防队员、机动车驾驶员、民政救助人员、人民教师、旅游业从业人员和参加群众性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应当接受急救医学知识、现场医疗急救技术的培训。
第三十二条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经常开展社会急救医学知识宣传活动。
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应当定期在街道、社区开展医疗急救常识宣传和技术培训。
学校应当宣传急救医学知识,培训急救技能,提高师生的急救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布社会急救医疗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急救医疗站、接诊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不服从统一调度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不在规定时间内派出救护车和救护人员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不按规定要求救治、转送伤病员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不按规定报告急救医疗情况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和第十九条规定,急救医疗站拒绝出诊或者拒治、拒运伤病员或者接诊医疗机构拒绝收治转送的伤病员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急救医疗中心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非法利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