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末我省芦苇和竹木资源可供制浆250万吨;到“十二五”末,我省芦苇和竹木资源可供制浆330万吨。
湖南被称之为“水乡泽国”和“鱼米之乡”,湖南水资源的优势很明显,是中国中部产水量最多的省份,也是水资源环境和开发潜力最优的省份。省内主要河流是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水系,水体对污染物的容量大,自净能力强,为发展制浆造纸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条件。
3、政策优势
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1月公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将湖南省列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在2007年10月公布的《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将湖南省列为我国发展造纸产业的重点地区之一。湖南省政府在2006年1月公布的《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竹木林纸加工”列为“改造提升”的四大传统产业之一,湖南省政府在2006年10月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中,将林纸产业集群列入了重点发展的16大类产业之一。上述国家的宏观产业布局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为加快发展湖南省造纸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
泰格林纸集团是湖南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而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企业,也是湖南发展造纸产业的领军企业。2007年,集团总资产146亿元,纸及纸板生产能力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造纸企业第四位。根据发展规划,2010年该集团的制浆造纸生产能力将达到19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跨入全国纸业三强。
5、技术支撑优势
湖南省在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科研、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我省造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原轻工部长沙设计院)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大型综合性咨询设计单位之一,目前主要从事制浆造纸、食品等近20个行业的工程咨询、设计、造价、监理、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其造纸工程设计和咨询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泰格集团的岳阳国泰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制浆造纸设备的专业厂家之一,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形成了年生产加工能力15000吨,年产值过2亿元的规模。公司可承接幅宽1600~4000毫米的各类纸机和纸板机的设计、制造和安装。
湖南省造纸研究所有限公司是2001年由原造纸研究所改制成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特种用纸的研究与开发,于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湖南省造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湖南省造纸学会等机构挂靠于该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是全国17所设有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本科院校之一,该专业创立于1958年,几十年来为我国造纸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科研、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造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
世界造纸工业在日趋全球化及各国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采取了相应对策。以速生林木及废纸为主要原料造纸,加速技术进步,降低消耗,实施清洁生产,加速企业间联合兼并,加强市场竞争与控制能力,从追求产量转变为重视质量和效益,使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正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
1、企业规模大型化,产业集约化、全球化
2006年世界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中国大陆除外),纸厂9万吨,浆厂21万吨。世界造纸工业的合理经济规模不断增加,企业并购活动继续加剧。有效整合全球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国际化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发展趋势。实力雄厚的跨国造纸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兼并重组来扩大产能,造纸工业全球化趋势明显。
2、技术装备水平高效化
现代造纸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艺、设备和自控技术等要求较高,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设备的技术先进程度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化学木浆单条生产线的最大规模已超过100万吨/年,造纸单条生产线的规模已超过50万吨/年,薄页纸机车速已达2200米/分以上,文化纸机车速已达2000米/分,幅宽已超过10米。
3、原料基地发展林纸一体化
造纸工业原料的成本约占其总成本的50%,因此原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效益,两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目前,林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4、产品多样化、功能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领域对造纸工业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高速印刷机、高档包装设备、电脑打印机等的出现,纸及纸制品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以满足出版、印刷、包装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和人们直接消费的需求。
5、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
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装备水平的提高,主要围绕着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纤维资源等目标。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应用成熟的先进技术主要有:①大型竹木浆厂的蒸煮以立式连续蒸煮器为主,草类原料以横管式连续蒸煮为主;②煮后洗浆机和漂后洗浆机,由真空洗浆机改为双辊洗涤压榨机;③为了减少漂白污染负荷,氧气脱木素已成为漂白前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④采用无元素氯(ECF)漂白和全无氯(TCF)漂白;⑤中浓(10%~12%)技术越来越普及,达到节能减排;⑥采用黑液结晶蒸发,碱炉正向大型化、超高压、超高温的方向发展;⑦继CTMP(化学热磨机械浆)、APMP(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之后,开发出了P-RC APMP(盘磨化学处理的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⑧纸机继续向大幅宽与高车速方向发展。采用上述先进技术以后,制浆生产线排出的废水负荷将达到废水量10立方米/吨浆,COD 20~30千克/吨浆,AOX 0.2千克/吨浆。经活性污泥法处理后,COD和AOX可进一步除去80%。原料消耗、水耗、能耗大大降低,造纸效率、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国内造纸工业概况
近10年来,我国造纸工业发展迅速,重点突出了调整原料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增产减排等工作,使全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境治理效果,行业正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产销快速增长
2007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7350万吨,较2006年6500万吨增长13.08%;消费量7290万吨,较2006年6600万吨增长10.45%;人均年消费量为55公斤,比上年增长6公斤。2007年比2000年生产量增长140.98%,消费量增长103.92%。2000~2007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13.39%,消费量年均增长10.72%,均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GDP年均增长率(见图1)。
图1 2000年至2007年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情况(略)
2、结构调整加快
(1)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加强
随着我国制浆造纸工业从上世纪末开始快速发展,国内造纸行业日益区域集中化、企业集约化。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率先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对我国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着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2007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企业有七家,排名前十企业的产量总和为153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个别企业正逐渐跻身全球制浆造纸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