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主要措施:一是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支持中小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二是促进房地产投资适度增长。科学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规范房地产建设项目规费收取行为,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三是做好房地产市场分析和协调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统计制度,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四是大力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银行信贷支持,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力度,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加强廉租住房成本监审和租金审核。

  8.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

  年度目标:力争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设农村银行10家,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主要措施:积极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资金增加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投入。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地方金融体系,规划并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加快推进徽商银行县域网点布局,争取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大力发展各种担保机构,探索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引导县域担保机构主要开展中小企业和涉农担保业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平台,降低银行信贷门槛,扩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农业订单贷款,发展“公司+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模式,开发“信贷+保险”新型信贷方式,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9. 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年度目标:编制实施安徽省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轻工、石化、纺织、船舶、电子信息、能源十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主要措施:在已经发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我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做好与国家出台政策的对接工作,组织一批项目向国家申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提高水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关联产业、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

  10.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

  年度目标: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600亿元左右,新产品产值达到950亿元左右,新认定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修订省级地方标准150项,培育40家标准化示范企业。

  主要措施:安排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400个,当年计划投资1100亿元;安排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60个,当年计划投资650亿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工业和农机装备业,以冶金机械装备等6个装备制造业基地为载体打造经济增长爆发群,培育一批量大面广、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和汇率变化的有利时机,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推进企业设备升级换代。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开展10项产业技术攻关。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新认定5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方位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1. 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

  年度目标:推动安徽旅游目的地建设,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主要措施: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泛长三角旅游发展论坛,积极开展中博会旅游活动,推进苏鲁皖等红色旅游合作与发展。策划徽文化旅游进京活动,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首都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世博会旅游筹备工作,推动安徽旅游走向国际市场。筹措专项资金,培育境内外航空旅游市场。探索大皖南国际旅游实验区建设,加快皖北旅游发展,开展文旅结合系列活动,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年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开展国民休闲计划试点,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

  12. 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年度目标:合芜蚌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25%左右,努力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产业成果、改革成果和人才成果。

  主要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抓好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乐凯光学薄膜、华强文化科技园、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26个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合肥高性能发动机及自动变速箱、芜湖汽车加工装备、蚌埠生物质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建设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认真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新增15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启动“科技路路通”立体网络建设。设立省及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进若干省外风险投资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启动高等院校创新型岗位试点工作,开展科研机构与试验区企业、机关双向挂职试点,建立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产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人才引进百人计划,新建一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落实试验区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建立试验区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13. 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

  年度目标:加快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400亿元;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

  主要措施:实施创新型产业促进计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伏、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奇瑞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自主品牌汽车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深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争取新建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若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省部、省院、省局合作,继续推进省部共创奇瑞名牌,出台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措施,签署省部院三方重点共建协议。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