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年度目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全面推行;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主要措施: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县、乡、村服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度,规范债务兑付的程序和办法,确保年内完成化债任务。继续开展“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促进建立基层财力保障机制,增强乡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认真总结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勘界确权和建立林权档案等基础工作,全面发放林权证,促进林权流转。
21.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
年度目标:力争上半年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
主要措施:积极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和细化职能对应的权责事项,探索实行大部门制,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培育发展新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向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品牌”协会。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部门内部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实现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制定《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完成省政务中心大厦建设,打造政府综合服务平台。深入贯彻落实《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出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公开,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建设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和电子监察平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22. 大力推进地方金融加快发展。
年度目标:力争全年信贷投放增幅达到1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部地区领先水平。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主要措施:把握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综合运用担保、贴息、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办法,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总量又多又好、投放又快又早。加快发展各类金融组织,争取新设2家股份制或政策性银行分行,新增1家以上外资银行分行,鼓励股份制银行在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信托、期货、汽车金融、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大力拓展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新型融资方式;鼓励银团贷款,用好并购贷款,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重组;积极扩展信贷替代产品。扩大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利用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引导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金融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
23. 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
年度目标: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机制及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取得新进展。
主要措施:积极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活动,建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全面加强与苏浙沪地区的交通对接和联网建设,继续推进包括合肥海关在内的长三角五个直属海关“大通关协作区域”建设。参与编制长三角有关区域规划,办好“第二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组织实施参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工程。成立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组织框架,形成工作合力。
24. 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年度目标: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要措施:配合国家有关方面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选择一批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开发区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加快皖江两岸城镇和北岸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的对接,建立合作发展的有效机制。
25. 精心办好第四届中博会。
年度目标:以“创新、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以“实效、特色、精致、节俭”为原则,举全省之力,把第四届中博会办成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交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盛会。
主要措施:精心组织、统筹协调中部论坛、中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高峰论坛、闭幕式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采用“一对一”对口接待办法,全面提升接待水平,切实当好东道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客商资源,有目标、有重点地组织邀请境外客商,争取有一大批层次高、名气大、实力强的客商参会,提高中博会的层次和质量。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精心组织、策划推介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招商项目。广泛宣传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组织省内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名优新特产品参展参会,举办才智交流活动,塑造加速崛起新形象。
26. 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年度目标: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增长20%。
主要措施:把握国际产业资本流动新趋势,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战略投资者,抓住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的机遇,大力吸引台商投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出口产业集群、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外贸协调服务机制,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总承包、境外资源开发、跨国并购,培育我省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跟踪推进158个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大力拓展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做好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建立完善对市、县、开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