㈣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贯彻实施《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健全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出台规范产前诊断的相关文件,严格机构和人员的准入管理,建立覆盖全省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网络,强化产前诊断培训,不断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和干预水平,努力降低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
㈤进一步做好妇女婚前保健工作。以婚前检查乙肝、梅毒、艾滋病三种疾病为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宣传、简化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和开展上门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探索婚前保健工作新思路和新机制,提高妇女接受婚前保健的积极性。
㈥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强化机构标准化建设,研究制订《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办法》、《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山东省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细则》,组织开展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工作。
㈦做好妇幼保健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按照分层次培训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市、县、乡三级妇幼保健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重点提高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专业技术水平。指导各级开展对妇幼保健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对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开展助产技术、孕产妇急危重症处理、产前诊断、新生儿窒息复苏以及妇幼保健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
㈧大力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年报、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各级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质量控制。在组织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尽快启用全省妇幼保健系统网络版,实行机构和信息员准入制度,严格管理,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我省妇幼保健系统网络版,力争在全国同行业内创出品牌。
㈨强化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妇幼卫生项目。继续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做好第六周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项目和生殖道感染防治项目工作和新立项的工作项目,按照统一方案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并及时总结推广项目经验和做法,带动全省工作。
㈩积极开展妇幼卫生工作调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调研省内外妇幼保健工作,提出制定我省妇幼卫生发展规划,为争取省财政专项支持提供依据。协调有关处室,论证提出《山东省妇产医院和山东省妇幼保健所发展方案》草案,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