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建设家乡的意见
(淮政发〔2009〕1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营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应对因淮安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企业用工需求急剧增长对职业教育的更高要求,努力办好各类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本地企业尤其是本地大企业的招工做好服务。现就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建设家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是淮安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淮安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得益于我市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利润增长。我市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市场化完善的关键时期。一段时期内,我市工业发展最重-1-要的任务仍然是扩张总量,这就迫切需要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力。因此,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本地劳动力的流向,从以往的主动向外输出转变为留住本地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积极引进高技人才。
(二)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富士康科技集团、达方电子等大企业的进驻,对于加快淮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淮安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注入强劲动力。这些大企业巨大而迫切的用工需求,也给我市的招工服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招工服务工作就是兑现政府承诺,牢固树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我市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留在本地企业工作,确保不因缺工问题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我市的投资环境。
(三)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是构建和谐淮安的需要。外出务工,两地奔波,生活成本高,还衍生出家人无法照顾等问题。将职业院校学生留在本地就业,离乡不离土,生活成本低,往来很方便,不仅满足了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还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无人照看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政府要引导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其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淮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向职业院校学生宣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宣传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意义;经常发布本地企业的基本状况、运行情况-2-以及用工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展示在本地企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条件。积极整合人才就业网站,配备专人实行专业化管理,及时发布和更新本地企业招工信息,打造方便快捷的信息通道。各职业院校也要出台“召回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回在外地就业的毕业生,开展系列活动,宣传本地企业发展形势和企业用工政策,吸引人才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