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展与产业经济的互补联动。利用会展活动对参展商和观展商的吸引作用,大力培育新的专业会展;引导会展活动的延伸,发展会展行业咨询、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信息服务,举办产业上游和下游配套会展,使会展服务于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促进会展活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商务会展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模式。
中介服务业。依托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商务服务,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咨询、认证认可、评估、广告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成支撑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服务体系。
--支持中介服务业发展。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一批境外知名的商务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鼓励有条件的中介组织加强与境外中介组织的合作,拓展国际业务,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优化中介服务发展环境,规范中介服务行业管理,积极培育行业协会。推进中介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服务业。充分发挥信息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推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吸引国内外优秀服务商落户东莞,加快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与网络增值、电信与广电运营等服务。
--加快发展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外包等行业。重点鼓励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数字内容处理等的研发与应用,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研发、集成、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动数字设计创意业发展。
--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建立健全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等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与支撑服务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工程建设,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基础信息资源和各类业务协同平台,促进政策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实现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社区、便民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重点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推进商业、餐饮、劳务、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
--加快建设我市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专利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资源数据库,加强基础信息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加快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的产业化,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建设若干个全市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
2、着力培育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以松山湖为依托,支持公共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重点推进软件、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科技孵化器,引进港台科技创新资源,做大做强生产力促进中心。
--鼓励设立各类技术检验检测、科技咨询与项目评估、专利代理、技术产权交易与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引导科技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专利、商标为主的分析检索平台和预警服务系统,建立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和商标信息库,推动科技成果的产权实现资本化、股份化。组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文化创意。依托制造业基础,以研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时尚消费为重点,构筑创意产业链,拓展延伸使其形成规模,培养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扶持大众传媒、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拓展文化创作与艺术表演、艺术培训、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规范发展文化娱乐、网络文化和文化中介。
--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家居家具设计、广告设计、模具设计等工业创意,发挥创意设计在引导消费、丰富生活的作用。
--有效整合镇街特色文化资源,鼓励利用有特点的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发展创意产业园和特色文化产业园。重点依托鸦片战争遗址、粤晖园传统文化、可园岭南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一批集创意、文化与旅游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培育高科技创意产业集群。加强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促成数字视听、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建设以数字内容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等。
总部经济。充分利用我市地理区位、市场体制、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来莞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等。
--打造总部经济功能区。以功能性组团错位发展为原则,着力打造以松山湖、生态园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功能区,以主城区为主体的商贸、会展、金融、中介等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功能区,以虎门港为主体的物流产业总部经济功能区,形成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发展布局。
--完善总部经济的发展环境。根据总部经济的功能和业态需求,完善总部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中央商务区(CBD),重点发展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法律、会计、咨询等业务领域,促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通交汇,提高对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在CBD设立地区总部的吸引力。
--增强总部经济的植根性。充分发挥企业总部区域集聚、辐射和引领功能,进一步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发挥总部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作用,提高总部机构业务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度。
服务外包。加强服务外包队伍和设施建设,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
--以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为突破口,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外包企业,鼓励企业为外国及港澳台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提供外包服务。
--以承接香港公司服务业外包为突破口,拓展以客户内部数据分析、用户化解决方案和系统设计、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发展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和创意设计外包。
--支持并资助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3、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质量水平。
商贸服务业。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优化商业设施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市场和各类商务中心,建设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改进提升传统商业区。重点提升中心城区、虎门和常平等商业服务功能,强化对各级商业中心、重要商业街和大型商业设施规划、规模、布局的管理,引导商业分区域分档次发展,发展集现代商贸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做大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塑胶原料、家具、建筑与装饰产品市场、五金模具、电子产品等市场集群。
--积极发展新兴商贸业态。积极推动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卖经营、专业配送等现代商贸业态的发展,促进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商业发展。
--积极培育发展贸易分销企业,推动分销代理制发展,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建立自己销售渠道和网络,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增强经济发展主动性和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