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的通知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点发展通用及专用电动机,控制及驱动微电机,高效节能环保型动力设备,通讯电缆及光纤、光缆和专用新型电源产品等。

  --机械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与我市产业结合密切的专用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电子整机装嵌设备、纺织服装和制鞋专用设备、塑料加工专用设备、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汽车专用维修配套设备、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专用设备,积极发展通用数控机械设备、高速精密特种轴承以及各种金属铸造模具和塑料用模具等。

  --数控加工设备。重点发展数控车床、数控折弯机、数控冲压设备、激光切割等数控设备,发展传统产业生产用设备的信息化改造、电子专用配套设备体系、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和产品。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力培植专用特种整车生产,加强与周边地区整车项目的产业配套,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遥控器、电气分配和电子导航系统、汽车电子仪表等。

  --船舶制造业。依托现有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加快发展壮大船舶工业制造业,不断培育和完善产业链条依托现有企业,开发游艇产品。以广东中远船务造船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船舶控制与自动化、通讯导航、仪器仪表等船用设备制造,逐步发展高性能、特种船舶,开发海洋工程平台产品。积极支持游艇制造,优化船舶工业产品的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2)石化产业。充分利用重工业化的发展契机,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和虎门港加快开发的优势,建设一批石化下游加工项目,促进产业适度重型化。

  --规划建设好立沙岛石化基地,引进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有利于产业配套对接的大型化工能源项目,引导原有化工企业进园生产,推动相关产业做强做大。推行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加快高附加值、低污染化工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重点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基础有机化学品为主体的石化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高档涂料等,以产业配套为导向,重点发展有机硅材料、塑料合金和碳四深加工等项目。依托热电、煤化一体项目,发展碳一化工及新能源。

  3、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产业等潜力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加强引进与研发创新,大力推动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加强中药创新研究,开发电子医疗器械,提高制药装备和药品包装的技术水平。

  --加快生物技术在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引进国外先进制剂工艺技术,改进和开发新制剂、新剂型。

  --研制开发新型、优势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药物原料制备技术,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开发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多发性地方疾病的诊断技术和防治药物,开发推广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研制活组织或生物替代物。

  --加强中药复方、新剂型工艺研究和中医药系统挖掘,开发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中医药水平。

  --重点研制新型医学影像系统、诊治医疗装备、制剂机械设备及质量检测设备。发展社区医疗及家庭保健医疗设备、技术和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系统。

  --以新型食品、饲料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开发为重点,重点研究开发食用菌、酵母、生物酶、微生物蛋白和生物医药产品。

  (2)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为重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支持新能源设备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以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生产设备、核电设备、风能设备、新型贮能设备为主体的新能源设备产业,抓住产业高端。

  --推广应用水煤浆技术,支持环保水煤浆项目和煤气化联合循环洁净煤发电项目建设,发展煤气化、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鼓励新能源开发及高效节能技术的技术创新,以太阳能热发电、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等为重点,加快引进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新能源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等研发平台,发展一批新能源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以政府采购为手段,通过重大示范工程,加强新能源产品的推广应用,培育新能源产品市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发展节能服务业。

  (3)新材料。 打造和建立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鼓励发展多层板敷铜板,重点开发多功能、智能、仿生等复合材料。

  --鼓励发展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和建筑材料,包括优质节能复合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及建筑涂料的开发生产。

  --支持LOW-E玻璃、SOLAR-E太阳能热反射环保夹层玻璃等汽车玻璃开发生产。

  (4)环保产业。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业,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承包服务。

  --以锅炉脱硫除尘、有机废气废水治理、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垃圾焚烧等为重点引进、消化先进技术设备,提升污染治理水平。鼓励发展环境保护需要的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蚀刻废液、电镀废液、电镀污泥的综合利用和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以及垃圾按类分拣及发电等无害化处理。

  --建立环保技术服务专业机构和环保科研基地,加强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河涌及水库淤(污)泥处置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保护技术、污染物监测监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服务。

  4、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带动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以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发展传统产业簇群,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方向,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把传统产业逐步改造为知识、信息、技术和技能密集产业。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信息服务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集成系统,提高传统产业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竞争力。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培育,推进区域品牌、行业名牌和产品名牌的创建,设立区域性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具等设计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产品生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专业化市场物流体系,加强品牌生产、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等,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优势传统产业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比重。

  --在家具、玩具、模具等行业大力推广生产设计CAD技术及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全面普及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及OHSAS18000职业安全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企业的运作。

  --科学规划环保产业园和生态工业园,加大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生产工艺的优化,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资产重组、整合、环保控制、技术改造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发展龙头企业。有序转移一批产品档次低、劳动密集、耗能高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和生产环节,支持高增长、高技术、高效益的企业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纺织服装制造业。从简单加工装配向深度加工和全过程设计制造方面升级,完善服装产业链条和配套,鼓励发展附加值高、前景好的新产品,以毛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为龙头,以染整织造技术进步、织物面料开发为突破口,加快形成纺织服装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成为国际区域性纺织服装信息中心、生产中心和贸易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