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整合各种资源,不搞重复建设;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和谐发展。
(三)主要任务。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要。
(四)近期目标。到2010年,在全省12000个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让农民能够就近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帮助农民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中长期目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省农家书屋要覆盖全省每个行政村,在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出版物发行新格局,达到农家书屋阅读视听条件完备、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目标,有效解决农村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占领农村出版物市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六)建设标准。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以及适当数量的报刊,并配备必要的阅读视听设备。
三、立足当前,抓好起步建设
(七)认真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和本地配套专项经费落实情况,结合省新闻出版局下达的年度农家书屋建设数量,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实施计划。对于经济发达、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要优先安排。
(八)做好选点、定点工作。农家书屋的房屋由当地解决。基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坚持综合利用、方便农民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在选点、定点工作中,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定,要有利于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深入考察,因地制宜,既可以根据农村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数量和分布情况,将农家书屋建在村文化活动室、村委会(部)、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场所,也可以将农家书屋建在责任心较强、积极性较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家里。
(九)做好出版物选配工作。按照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产业布局和农民不同的文化层次,由省新闻出版局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选配适合农民阅读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少儿类等出版物,严禁不良出版物进入农家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