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的决议


  (二)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有效避免了在山脊线上铲修开设防火线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弊端。实施议案以来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55个百分点,调整和优化了林分结构。据测算,共增加涵养水源6128.6万吨,保持水土821.7万吨,吸收二氧化碳232.4万吨,释放氧气171.1万吨,吸附粉尘204.2万吨,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投入的10.4倍。同时,在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森林病虫害传播和蔓延、防风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自实施议案以来,全省共提供535.9万个劳动工日,为农民增加收入3.48亿元。节省了维护费用,与铲修防火线相比,清理防火林带杂草节约开支3.86亿元。减少了炼山成本,仅2004-2008年,全省炼山1500次,面积15000多公顷,由于种植了生物防火林带,节省开设防火线费用177万元。增加了木材储备,全省生物防火林带共生产生物量142.5万吨,其中木材储备达40.5万立方米。社会效益方面,在行政交界处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清晰界定山林权属,减少山林权属纠纷事件发生。成林、成带、成网的生物防火林带,改善了森林景观,美化了环境,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扩大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为群众进入林区作业、经营等活动提供了方便。

  三、今后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意见

  通过实施议案,我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仍不能较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不平衡。珠三角地区能较好地完成议案任务,而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部分地方,由于经济薄弱,难以落实自筹资金,为完成议案任务而降低建设标准,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不平衡。二是生物防火林带网络有待完善。实施议案10年来,全省生物防火林带基本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一般火险区的标准,但我省重点火险区面积大,与国家林业局规定的重点火险区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许多地方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宽度仍不够,全省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生物防火林带维护经费不足。议案资金主要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没有安排维护资金,许多林带的枯枝没有及时清理,部分林带遭到人畜破坏,降低了防火林带阻隔山火的效能。鉴此,省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推动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