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湖北省辐射环境管理条例》立法
| 在国家辐射环境保护法律指导下,结合我省核技术应用和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的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我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 对规范全省放射性和电磁辐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
| 20
|
2
| 湖北省重点饮用水源放射性监测
| 对长江、汉江、清江等干流饮用水源,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开展总α和总γ监测。
| 对保护供水质量和供水地区人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 500
|
3
| 湖北省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放射性监测
| 对武汉、黄石、十堰、襄樊、宜昌和荆州等重点城市,选取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环境空气放射性监测。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535
|
在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输变电线路集中地及几个大型变电交换站附近开展环境空气放射性监测。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200
|
4
| 湖北省重点城市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平及土壤放射性本底调查
| 对武汉、黄石、十堰、襄樊、宜昌、鄂州和神农架等重点城市与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点开展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平及土壤放射性本底调查。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600
|
在宜昌市城区等地开展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平及土壤放射性本底调查。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200
|
5
| 湖北省核电站选址(大畈)放射性环境本底调查
| 对湖北省核电站预选厂址(通山县大畈厂址)约124.07km2范围内的土壤、环境空气、水体、农作物、蔬菜、家畜、牛奶、鱼类、人乳和人毛发等样品开展放射性环境监测,为我省核电建设的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对核电站厂址周围的放射性环境本底进行系统调查与观测,是核电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准确判断核电环境安全的科学依据之一,该成果对于确保核电站万无一失和加快湖北核电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500
|
6
| 湖北省辐射环境管理站监测能力建设
| 按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站标准,配置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及相关设施设备。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2000
|
7
| 湖北省核事故应急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 相关仪器、通讯、交通、电脑等设施设备。
| 对及时处理突发核污染事故,将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保障核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大意义。
| 1500
|
8
| 湖北省放射性污染源调查专项行动能力建设
| 对全省各行业和相关领域放射源进行全面登记和普查,掌握我省放射源使用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 对消除核安全隐患,保障我省人民工作环境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110
|
9
| 湖北省放射源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
| 在全面登记的基础上,建立放射源数据库,实现修改、检索、查询、等功能。
| 提高放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60
|
10
| 湖北省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调查
| 对全省通讯、广播、电力、工业、科学、医疗等行业和领域电磁辐射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登记。
| 是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我省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107
|
11
| 湖北省放射性废物(源)的处置
| 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对已收存的部分放射性废物(源),运送西北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实施最终处置。
| 对消除核安全隐患,保障我省人民工作环境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500
|
12
| 无主放射源的处理处置工程
| 对全省范围内无主放射源收贮,妥善监管。
| 对消除核安全隐患,保障我省人民工作环境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700
|
13
| 新建1000m3湖北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工程
| 按国家标准建设,包括土建、水电配套、贮存容器、吊装,自动监控,报警等项目
| 对消除核安全隐患,保障我省人民工作环境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3000
|
14
| 新建湖北省核电站前沿放射性监测实验室工程
| 包括土建、仪器设备、水电配套等
| 为湖北省核电站的选址及建成后的安全运行提供第一手放射性环境资料,直接为核电站服务,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 4000
|
15
| 新建湖北省核电安全指挥中心工程
| 包括土建、监控、车辆、通讯等设施设备。
| 直接为湖北省核电站的安全和有效运行服务,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 2000
|
| 合 计
|
|
| 16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