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迅速发展,对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我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浙江省的中外合作办学自1995年实施以来效果明显,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数量增加较快,其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占了相当比例,到2008年底,我省已有高职项目32个,当年招生1572人。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学校加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有效地缓解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求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深化了我省的教育改革与开放程度,培育了一批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师资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中外合作办学在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和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整体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合作项目的数量增加不少,合作的资源质量有待提高;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精品”项目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于少数国家的管理、商务、计算机等专业;管理队伍跟不上项目发展需求;缺乏一套规范性好、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机构和项目能否生存和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学质量的高低。
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研究和发展规划,切实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发展,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加快构建和谐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