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1)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件(TFT-LCD)为龙头的相关产业。
培育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比较完整的高端平板显示产业链;用5-10年的时间,把合肥建成国内重要的TFT-LCD研发和生产基地。到201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规模达到500亿元。
依托载体:以新站区、高新区、经开区为项目载体,以合肥京东方、芯硕半导体等骨干企业为实施主体,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研发平台。
主要措施:围绕TFT-LCD及相关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三星电子、夏普、美国康宁等一批配套企业,引进更多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第六代TFT-LCD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研发和储备更高级别的TFT-LED核心技术,适时启动第八代TFT-LCD建设项目。支持企业开发亚微米级直写式光刻机、高性能DSP芯片等重点产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
(2)新材料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以塑料为基础的新型材料产业。
培育目标: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生产规模达到5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塑料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依托载体:以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为项目载体,以杰事杰、合肥乐凯、国风集团、开尔纳米、鎟尼科技等骨干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研发平台。
主要措施: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在高强度工程塑料、超宽超薄塑料薄膜等细分领域的产品技术和规模优势,重点突破耐高温尼龙工程塑料技术、光学级聚酯薄膜在线涂布技术、纳米材料分散技术、特种薄膜拉伸技术等核心制造技术。鼓励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向下游产品延伸,通过引进战略伙伴、技术入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更多的新材料领域争得主导地位。
(3)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以光伏和生物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相关产业。
培育目标:到2012年,全市环保节能产业生产规模达到5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依托载体:以高新区、经开区为项目载体,以易能生物、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国祯环保、康拜等骨干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研发平台。
主要措施:支持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能源领域的骨干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在低成本多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制造及封装、生物质原料、催化热解和热解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利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控制系统及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优势,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化项目。围绕秸秆利用技术,重点攻克建筑用节能材料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着力解决秸秆收购、运输和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实施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工等重大环保节能项目。
(4)软件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以中文语音和应用软件为龙头的软件产业。
培育目标:用3年时间,把合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到2012年,全市软件产业生产规模达到100亿元。
依托载体:以高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区、蜀山产业园为项目载体,以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继远电网、皖通科技等骨干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微软、思科、联发科技等研究机构为研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