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加强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归并和理顺质监审批职能,重点抓好局机关行政审批处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后的内部制度建设,理清审批职能归并后的各有关处室职责,协调好行政审批处与其他相关处室的工作衔接,强化行政许可监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决策和工作运行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和公信度。继续推进局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总局“金质工程”相关工作,维护并推进已开发的质监信息系统的应用,丰富完善各类质监核心业务数据库,为提高监督管理效能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为主要内容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四是扎实抓好民主评议机关整改年的各项工作。对照评议结果和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分析机关作风建设形势,找准存在问题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工作责任,狠抓整改落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整改工作回头看,促进民主评议机关整改年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五是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第六轮市级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制定本年度局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继续开展机关文明处(室)评比活动,修改完善局机关文明处(室)考评办法。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和部门还要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文明创建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以文明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六是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建设。按照局党委确定的“岗位培训年”要求,制订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干部“一岗多能”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执法比武等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机关及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机关全面建设,为“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七是继续开展“法纪教育月”活动。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着力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忠诚、为民、担责、实干、清廉”的良好形象,倾心竭力为企业服务,并在下企业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八个不准”的纪律。

  (三)实施科学监管,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对全市质监系统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增强质量监管的科学性,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成立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委员会,制订工作规则,确定年度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职责和责任人。二是根据市两办“关于印发《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面上工作方案和市级主要部门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精神,继续实施《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联系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牵头组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业服务组的各项工作。三是以家电下乡活动为契机,推进产业服务工作。分析家电产业质量状况,攻克质量难题,确保合格家电产品下乡进户,为保证产品质量、拉动内需作出积极贡献。四是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进责任落实。在局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三基五预”工作机制,即建立科学监管的责任基础体系、培养“一线巡查为主”的监督基本能力、制订监督信息预报和分析基本制度;实施“预告、预析、预测、预治和预警”为主线的监管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继续完善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促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五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大力推进全市工业锅炉“三个一”节能工程(即100台工业锅炉节能改造、1000台锅炉水处理达标、1500名司炉工节能知识培训);抓好能源计量考核体系建设。督促年耗标煤1000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合理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将年耗标煤1000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全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监管单位在用的环境监检计量器具配置率、受检率、最终合格率均达到100%。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六是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7〕2号)文件精神,加强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水平,重点加强农业地方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与标准制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与规范;加强工业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企业标准化基础建设、重点产业标准提升工作、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主要抓好政策配套、重点项目试点和联合推进机制的建设工作。七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加强品牌战略宣传,加大对已获得的名牌产品的宣传,进一步强化企业创牌意识。创新培育载体,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推动企业自觉加强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帮助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着重抓好高技术、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品牌培育工作,提高培育工作成效。建设区域品牌,进一步完善区域品牌培育规划,分类指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地区产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