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的指导思想、范围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群众自筹、财政补助,经济实用、抗震安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分批地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二)规划范围及重点。规划范围为全省16个州(市)的125个县(市、区),以滇东小江地震带和滇西、滇西南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区带和强震活跃期的主体地区及边境25个县为重点区域,兼顾—般地区,以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为主要实施对象,相对集中地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农村民居实施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的示范工程建设。
(三)规划目标。近期规划目标: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地震活动区带与重点监视防御区和边境地区,分期分批扶持一批农户进行民居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力争用5年时间,财政补助100万农户实施住房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形成一批分布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和影响100万以上农户自筹资金建设抗震防震民居。
远期规划目标:每年通过财政补助实施20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带动和影响20多万农户自筹资金建设抗震防震民居,逐步扩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模。到2016年,全省累计财政补助200万农户实施住房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累计影响和带动200万以上农户自筹资金建设抗震防震民居,基本消除特别危旧和不具备防震减灾能力的民居。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当地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工程建设的布局与实施规划
(一)工程建设的布局。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和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布局突出3个重点:
以滇东小江地震带、滇西和滇西南地震带的中甸—大理地震带、腾冲—龙陵地震区、恩茅—宁洱地震区等地震活动区带,作为重点实施区域。包括12个州(市)的63个县(市、区)468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