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不断完善征信系统服务功能,推动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征信系统的信贷惩戒机制,继续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政务协同工作。努力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进一步扩大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逐步将企业支付信息纳入征信体系。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提供信用支持。
要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为社会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资金结算服务。着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将银行卡产品和受理市场向县及县以下领域延伸。进一步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保证我市经济发展现金供应充足合理;继续完善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加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流动环境。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尽快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提高国库资金收支效率。人民银行要更好的履行金融服务职能,切实担负中央银行社会金融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国库服务、货币发行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在有效增加信贷投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的同时,更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不断满足社会各阶层对现代金融的需求。
十、进一步强化银政企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一是做好中小企业银企对接项目的落实工作。按照责任分工,对中小企业银企对接已签约的各类项目落实情况,认真进行疏理,对尚未落实的项目逐一分析原因,帮助解决对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对接项目成功率。二是建立银行政府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在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过程中,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的沟通联系,共同争取项目,共同争取信贷资金、共同做好项目落实工作。三是针对目前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项目,组织开展一次涵盖四个县(市)在内的全市范围的银企对接活动,努力营造扩大信贷投放,促进银企对接的良好氛围。
十一、进一步做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导落实工作
市、县两级人民银行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和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宣传政策走向和含义,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有力措施配合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实现辖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和支农再贷款对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的支持带动作用,积极引导资金合理流向。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的监测和分析,提高“窗口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认真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对经济金融领域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对我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及时反馈政策调整效应,跟踪分析各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对金融动荡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状态,确保辖区金融体系稳定。各金融机构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措施的有利时机,向上级行大力宣传我市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优势,努力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与当地经济联系密切、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积极寻找项目,开拓市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把握形势,抓住机遇,按照业务发展做好职能定位,开拓创新,积极寻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