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
(四政发〔2008〕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抓好我市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根据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实施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从2009年开始,力争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引水、灌区建设和改造、土地保护和整理、标准粮田建设、良种培育与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空中云水资源开发、科技示范区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草鼠害预防、生态保障等十大工程,完成全市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使全市粮食阶段性生产水平由100亿斤提高到130亿斤,年度产量力争达到140亿斤。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全市耕地面积紧守1000万亩底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950万亩以上;
(二)改造中低产田329万亩,新建标准粮田172万亩;土地三化治理率达到55%;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85%恢复到2.3%左右;
(三)每年开发复垦整理土地4万亩,5年实现复垦20万亩;
(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20万亩,土地整理面积28万亩,黑土地治理面积1377平方公里;
(五)高产专用玉米和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70%以上;
(六)年新增引水量2.29亿立方米;
(七)生物防螟、农田灭鼠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项重大技术推广面积分别达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
(八)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230万千瓦,农机具保有量达到10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6万台以上;
(九)封育重点公益林、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低质林改造和封山育林面积115.5万亩;
(十)按现行价格计算,新增农业产值22.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二、指导原则
(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安排粮食增产目标和增产措施。一要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确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二要以防止内涝、改善坡耕地为重点,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三要走内涵和集约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增产。
(二)完善设施、创新科技。加强水利工程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积极研发推广超高产粮食品种和先进耕作技术,健全各项科学管理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有效发挥农业科技增产粮食的核心作用。
(三)转变模式、保护环境。积极推广节约型的耕作、施肥、播种、施药、灌溉等农业技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率,减少化肥、农药污染,保护耕地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市场主导、政府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提供科技信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增产粮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