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现场管理,突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管,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控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市政府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的各项安全工作目标任务,为主城蓝天行动目标的顺利完成作出积极贡献。
(六)以创建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和推行建筑业农民工“平安卡”管理制度为手段,强化对建筑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基层基础工作,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逐步扩大建筑业农民工“平安卡”管理制度的推行范围,进一步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育3~4个建筑劳务基地。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抓住机遇,逆势而上,加快建筑业发展。一是切实做好本市“扩大内需促增长”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管和服务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尽量减轻企业负担,尽最大可能发挥政府投资项目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驻外建管机构职能,强化市外建筑市场协调指导,鼓励本市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走出市门,抢占外地建筑业市场;二是进一步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强劳务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性措施,逐步解决建筑业粗放经营、同质化竞争问题,在危机中抓机遇,实现逆势大发展。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落实《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22号)精神,进一步树立开放和创新意识,为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和发展建筑业,落实国有企业改制优惠政策,制定落实重点企业奖励政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以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为基础,推广科技进步,健全完善科技进步奖励机制,努力提高建筑行业装备水平,推动建筑产业升级,提升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强化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人员信用管理和准入清除制度,形成以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为基础、以高素质专业岗位管理人员为骨干、以领先现代企业管理潮流人才为先导的人才梯次机构,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执行各类标准、规范,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