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市场容量大、应用领域广,我省新材料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充分发挥省内资源、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围绕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非金属纳米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制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联盟和战略合作,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速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行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洁净生产新工艺,推进纳米碳酸钙、高品质镁合金、高纯硅、聚醚醚酮树脂、碳素复合材料、碳纤维及制品、羰基金属、异戊橡胶、CO(2下标)基塑料等产业化、规模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中国·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
四、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省经济的主体,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任务。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研究开发、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加快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全面升级。重点在机械(汽车)、石化、医药、建材、冶金、轻纺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实现实时管理与数据共享;发展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技术,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发展与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推行并行工程、敏捷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等方式;全程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生物催化技术、差别化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财政投入,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重大高新技术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必须瞄准国际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和方向,紧紧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创新举措,超常运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突破。围绕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领域,在电动汽车、车用高强度系列钢板及温热成型技术与装备、异戊橡胶、碳纤维、聚醚醚酮酮、聚乳酸等方面,加速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与装备、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和规模化生产;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推进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调谐激光器芯片、锂离子电池制备等技术的引进、合作,加快艾滋病疫苗、生物导弹、杂交大豆、转基因玉米等技术攻关,完成临床试验和规模化种植推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