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
(潮府〔2009〕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市各开发区管委会:
近几年来,我市加工贸易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持续较快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市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是在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少、整体层次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增大,加上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我市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为切实破解加工贸易发展难题,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粤府[2008]69号),现就促进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方针,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选择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服务,努力促进加工贸易实现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市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和地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规模有较大发展;实现加工贸易大部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为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升级奠定基础;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厂全部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或其它类型企业转型;全市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快形成加工贸易发展新格局
加工贸易布局不均衡、总量偏低是目前制约我市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工贸易在我市部分县区相对比较活跃,部分地区较为薄弱。加工贸易薄弱、空白的区域要加大力度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培植加工贸易增长点,以灵活多样的贸易形式应对国内外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尽快形成全市各县区加工贸易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三、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加速了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部分产业加速对外转移。要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加工制造业具备一定基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积极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外国公司、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增值率、更加环保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市,带动我市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使我市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融入外国公司产业链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生产制造水平,增强研发与市场控制能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