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加快育苗商品化步伐。全市以漂浮育苗为重点的集约化育苗移栽面积要达到100%;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管理、商品化供苗达到95%以上。
3.坚持因地制宜,落实旱作栽培技术。重点落实好“秋深耕、冬起垄、春盖膜、勤中耕”等系统整地技术措施,积极推广烟田秸秆覆盖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确保烟田冬季整地起垄面积达到80%以上。
4.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推行平衡施肥技术。各地要广开肥源,增加烟田有机肥施用量,全市烟田有机肥施用率、豆浆灌根、配方施肥面积均达到95%以上;做到科学施肥,平衡烟株营养,提高产量和质量。
5.推广密集化烘烤技术,加快商品化烘烤步伐。在大力推广专业化烘烤模式的基础上,抓好商品化烘烤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培养烘烤专业户,确保全市密集化烘烤达到60%以上,商品化烘烤实现新突破。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各地要抓住烟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大好机遇,把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加快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9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674.86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投资1383.88万元,密集式炕房投资2869.7万元,机耕路投资882.5万元,烟草机械538.78万元。要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提高增雨防雹作业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烟区抗灾能力。同时,要及时交纳烟田保险费,确保全市签订烟叶合同的烟田全部参加烟叶保险,进一步降低烟农种烟风险,保护烟农利益,稳定烟叶种植规模,促进烟区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烟叶生产的行政指挥、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三个体系建设,明确责任目标,完善激励机制,切实达到组织健全、体系完善、经费落实、服务到位的要求。特别是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要发挥好行政指挥体系的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创新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等问题,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创出新路子。
(二)建立发展基金,加大生产投入。从2009年开始,各县(市、区)以上年烟叶税收为基数,提取10%作为当年烟叶生产发展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滚动发展。主要用于烟田保险、基础设施维护、新技术推广、烟草机械引进应用和对烟叶生产先进单位及个人的奖励等。要明确责任,规范投入行为,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烟叶生产及时投入到位。
(三)完善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政府及烟草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加强技术指导网络建设,不断强化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烟农素质,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