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药店非法坐堂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药品流通领域中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零售药店出租柜台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五)非法医药代表违法违规销售药品的行为。
(六)虚假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重点查处下列虚假违法广告:
1.以“新闻报道”、“专版”、“专题片”、“人物专访”、“专家访谈”、“纪实报道”、“专家咨询”、“专题讲座”等形式发布的违法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2.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尤其是社会公众人物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身份宣传发布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3.把保健食品混为药品,宣传治疗作用或者使用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进行宣传的保健食品广告。
三、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打击非法行医、销售假劣药品、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违法违规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坚持“地方政府对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切实负起牵头部门的责任,做好专项整治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依法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药品流通领域中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零售药店出租柜台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医药代表及药品进货渠道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医药代表违法违规销售药品以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行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力度,对发现违法广告,及时移送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对任意扩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范围、绝对化夸大疗效、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药品,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停该药品在辖区内的销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依法规范“健康讲座”、“健康普查”、“免费体检(体检)”等活动的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行医行为,从严查处医疗机构对外出租、承包科室以及药店非法坐堂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卫生部《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1〕365)要求,加强对“义诊”活动的备案、审查、监督和管理,坚决禁止和取缔非法“义诊”活动;对在“义诊”活动中非法销售药品行为的人员,要及时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