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认为“工可”报告中对交通量发展的预测方法基本可行,预测结果基本可信,经适当调整和补充完善后,可作为经济评价和技术标准采用的依据。
四、路线走向和工程规模
该项目起点为花大线黄茶村村口牌坊处K0+000,途经黄茶、小沟、童前、半源,终点为大俱源上社自然村村尾,路线全长约13.7公里,其中桥梁170米/7座,隧道约745米/2座。
五、工程技术标准
赞同该项目采用交通部颁《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和既有公路的实际状况,本项目分两段:起点黄茶至童前段(K0+000~K6+120)长约6.1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行车道宽度2×3.5米;童前至终点段(断链K6+120=K6+700~K14+280左右)长约7.6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行车道宽度2×3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
六、经济评价
专家组认为,该报告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基本可行,工程建成后将使公路运输更为安全、便捷,能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在进一步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该项目的国民经济分析基本可行。
七、问题与建议
(一)原则赞同设计推荐的路线总体走向方案,建议在“工可”阶段按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原则,对全线的平纵线形作进一步优化,尽可能提高公路平纵面指标,同时,要充分考虑老路利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土石方开挖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路线起点位置,专家组认为应从区域规划层面统筹考虑,结合拟建的衢州至石梁公路规划线位,合理确定路线起点,以利于两线位的顺利衔接。
(三)关于路线终点路段,考虑到现在公路通行及实际地形情况,专家组要求设计单位对于大俱源下社村至终点段(约K13+000左右~终点)对现有公路增加沿老路改善工程的路线方案,并与新线方案作同深度技术经济比选。
(四)关于路线方案比选,专家组认为“工可”报告从充分利用老路,减少工程数量,降低环保影响,合理安排建设投资的角度出发提出的路线方案基本可行。但研究深度尚有所欠缺,为提高路线平纵面指标,要求设计单位对于黄茶至岭后段、大岭背至小沟段、半源村段3个路段,在现有路线方案以南结合隧道作新的路线比选方案,并与现有路线方案作同深度技术经济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