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三)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整合投入8亿元左右,提升特色产业。建设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发展晚熟柑橘,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提升橙汁加工能力。建成柑橘非疫区疫情防控体系。搞好竹木良种培育,改造低产林,新建一批丰产优质竹木示范基地。建设名优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资源紧缺型原料药材。推进蚕桑基地建设,改良蚕种。抓好优质烟叶生产,改进加工工艺。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启动部市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标准化促进行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应急反应迅达行动、“绿剑”监管行动。加快农业标准修订制定工作,支持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试点。加快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及万州、涪陵等区县(自治县)质检站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植物检疫,防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五)构建城乡互通的市场网络体系。加快大宗农产品的重点产区和集散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骨干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开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投入0.86亿元,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村商贸综合服务网点8000个,县级配送中心44个。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种植和直接采购基地。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工程,让农民足额享受到13%的补贴。
  (六)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支撑。投入2亿元,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创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县(自治县)5个。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对森林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应用领域的科技支撑。改革完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新建农业专家大院20个,科技创新孵化园5个。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参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的技术合作服务,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呼叫中心、农村信息化总编室、农村信息用户群数据库信息平台,整合打造“12316”、“12396”、“12582”三农服务热线。建成662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实施“金农”工程。对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实行信息补贴。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到50%。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