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实施重大项目
各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和建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并确保项目达产达标。3年内,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和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30个以上;章贡区、南康、赣县、信丰、龙南、于都、大余、兴国、会昌、瑞金、定南等县(市、区)引进和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10个以上;上犹、崇义、安远、全南、宁都、寻乌、石城等县引进和建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10个以上。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各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达到10个以上。同时要大力推动已开工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尽快竣工投产。
(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全市选择一批销售收入有望冲刺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台阶的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帮扶,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条件,确保企业完成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针对当地情况,选择一些有望做大做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形成当地的产业龙头。通过3年努力,确保我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优强企业梯队。
(三)大力建设产业集群
在继续做优做强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电子、轻纺等承接转移产业,以及甜叶菊、油茶、生猪、加工橙、工业原料林为主导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铜加工等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硅、碳材料加工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钨、稀土、氟盐化工、铜、电子、轻纺、食品、机械、碳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企业关联度高、配套成本低、竞争优势强的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通过3年努力,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
(四)大力发展特色园区
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调整和完善产业布局,各自选择2-3个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重点突破,大力引进和培植园区的主干产业及配套产业,尽快形成园区特色。要大力建设以香港工业园为龙头的赣粤产业转移承接走廊、以台湾工业园为龙头的赣闽产业转移承接走廊,大力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氟盐化工、机械、食品、轻纺、建材、电子、碳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合理分工、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特色园区格局。通过3年努力,确保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沙河、赣县、大余、龙南、于都、南康等园区突破100亿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