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创新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制定《鼓励和促进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争取政府扶持政策,力争出台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实施长效补贴办法等举措,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修订完善《
上海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做好《上海市康复器具管理办法》申报论证工作。推进示范福利企业建设,树立新型福利企业标杆作用。根据国家出台的福利企业新政策,结合全市福利企业管理部门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实际,加快本市福利企业机构改革的步伐。做好城镇重残人员纳入医保复核工作,维护重残人员的基本权益。推进以残疾人职工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企业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在试行本市福利企业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出台有关本市福利企业无障碍设施的实施意见。
34、进一步提升殡葬管理工作水平。实施“蓝带行动计划”,从整改行风入手,优化服务质量,加大殡葬设施的投入,提高殡葬行业公益含量。继续做好帮困济丧和低价丧葬服务套餐工作,扩大帮困济丧的受惠面。进一步发挥经营性公墓的社会公益责任,并以深化节地葬为方向,进一步推动葬式改革;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殡葬改革,扩大海葬社会影响力。
八、改进和规范公益金使用,大力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35、探索建立社区民生项目公益招投标机制。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加强和改进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改拨为招、改事后评估为过程评估、改内循环为开放式,促进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公益事业,促进福利彩票的销售。鼓励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开展社区民生公益项目,为市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使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筹备举办第一届上海市公益创投电视大赛活动,鼓励、引导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公益创业和公益项目创意策划活动,进一步提高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36、加大民政重大建设项目投入。新建一批涉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民生设施,加强项目规划和在建项目的监管,加强审计,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主动配合做好对街镇“一门式”财政投入资金的审计。
九、深化改革,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37、聚焦浦东综合管理配套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做法,探索长三角行业协会建设,推进“镇管社区”的试点,探索推进行政管理、社区共治和基层自治有机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