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郊区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


  5、多层次、多形式扩大引导性培训。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拓展村级服务性岗位为重点,开展如农业生产单项知识和技能、农村信息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岗位人员等培训。培训方式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为主,培训时间一般为1-2个半天,重点培训按实际需求可增至3-4个半天。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单项实用知识和技能水平。

  6、探索新生农民试点培训。以近年来新进农业领域的学(院)校毕业生、新一代创业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有志青年等为重点,委托涉农院校开展“三农”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新生农民全面了解“三农”,熟悉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掌握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转变观念。近年来本市农民培训的实践证明,运用一般理论对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已难以满足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上下一致,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握培训重点,完善课件设置,提升培训质量,强化项目监管,以确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本市农民培训工作。

  (二)准确把握需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和分析本地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根据本地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同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有一定培训需求,一定经营规模、文化基础和年纪相对较轻的农民列为本市农民培训的主体。

  (三)完善课件设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市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和行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优势,加大课件开发和完善力度。课件设置要针对关键技术要领,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特点设置,并按一般掌握、深入掌握、重点掌握编制讲义或教案,让农民真正听得懂、会运用。

  (四)提升培训质量。一是要改进培训方式。要认真探索符合农民培训规律,适合农民需要的培训方式,切实做到农民培训与科技入户相结合、集中面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教学方法,像互动式、提问式、技能竞赛、参观考察、发明白纸等方法,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提升教学水平。按照分层分类、归口管理办法,由市、区农广校牵头组织,分别开展市、区层面的师资培训,让从事一线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的教师能够熟悉农民的心理,掌握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