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过程也是教师把行业企业专家关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分析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以课程的形式转化为教学和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过程。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首都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结合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校企合作,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首都特色、职教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管理及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并能适应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需要提供基础保障。
 2.科学性原则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探索适合职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先进性原则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吸纳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
 4.实效性原则
 要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满足学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符合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情境性原则
 坚持专业课程发展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发展,充分满足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6.开放性原则
 课程改革坚持校企合作,专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指导方案给学校留有二次开发的空间,引导学校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针对就业岗位制定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课程改革的组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