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在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打好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基础,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性、完整性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和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任务相一致,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选取和排序,课程内容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要以典型产品或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情境模拟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强化技能训练,实现职业资格培训和专业教学的融合。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各职业学校要依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校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并要组织任课教师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特点,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以项目、案例等为载体,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传统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探索在实际工作情境中不断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企业生产技术、了解国内外专业、课程发展状况及较强课程实施能力的一流的教师队伍。
  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真实或模拟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考核评价
  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一是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和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与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二是评价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体现职业能力目标,注重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坚持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