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业人员50人以下(含本数)的,至少配备1名;
(二)从业人员50人至300人(含本数)的,至少配备2名;
(三)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在配备2名的基础上,超过300人的部分按5‰的比例配备。
非煤矿山企业的班(组)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九条 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规定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取得和换发安全资格证书前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十条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存储风险抵押金。
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风险抵押金。
第十一条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取、管理及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二条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建立矿山救护队(组)。非煤矿山企业的救护队(组)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应当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第十三条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控制度:
(一)非煤矿山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全责;
(二)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三)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由企业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四)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制定事故隐患报备制度,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按等级登记,并按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六)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