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介发布2009年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通知

  4.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精播栽培要求每亩基本苗8万~12万,冬前总蘖数50万~60万,年后最大总蘖数70万~80万,中穗型品种成穗40万左右。半精播栽培要求基本苗为每亩13万~18万,冬前总蘖数60万~70万,年后最大总蘖数70万~80万,中穗型品种成穗40万左右。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和黄淮海冬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余松烈
  电 话:0538-8242694

  七、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为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生育期105~110天),改5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为6月5日~15日麦收后夏直播;适当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保证群体密度和整齐度,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500~5000株/亩,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3500~4000株/亩;完熟收获,即苞叶干枯,籽粒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收获。应用结果表明,与麦套玉米栽培技术相比较增产玉米15%~20%。
  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要求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长,耐密植、抗逆性强、活棵成熟,生育期105~110天,有效积温1200℃~1500℃。
  2. 改麦套为麦收后夏直播。改5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为6月5日~15日麦收后夏直播。麦收后可及时耕整、灭茬,足墒机械播种;或者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或者抢茬夏直播,留茬高度不超过40厘米。等行距一般应为60~70厘米;大小行时,大行距应为80~90厘米,小行距应为30~40厘米。播深为3~5厘米。
  3. 合理密植。紧凑中穗型玉米品种留苗4500~5 000株/亩,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3500~4000株/亩。
  4. 平衡施肥。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3000千克/亩)以上的前提下,以施用化肥为主;根据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千克籽粒施用纯氮3千克,五氧化二磷1千克,氧化钾2千克计算;平衡氮、硫、磷营养,配方施肥;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大口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期将氮肥总量30% + 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厘米),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50%,深施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也可选用含硫玉米缓控释专用肥,苗期一次性施入。
  5. 精细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不得延迟,以防苗荒;应及时将分蘖除去,在小喇叭口期及时拔除小弱株;在拔节到小喇叭口期,对长势过旺的玉米,合理喷施安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健壮素、多效唑等),以防止玉米倒伏;当雄穗抽出而未开花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除雄穗,但地头、地边4米内的不去,并于盛花期进行辅助授粉;于苗期和穗期,结合除草和施肥及时中耕两次;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6. 适时晚收。改变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收获。同时在10月10日前后播种小麦,确保小麦玉米两熟全年丰收。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夏玉米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董树亭
  电 话:0538-8241591

  八、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核心内容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增产幅度10%~20%。
  技术要点:
  1.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一般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200~4700株/亩,大穗型品种留苗3200~3700株/亩。高产田适当增加。
  2. 改种耐密型品种。加大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4、聊玉18号、莱农14号、鲁单9002、天泰10号等耐密型优质高产良种的推广力度。
  3. 改套种为直播。加快推广夏玉米抢茬直播技术,推广免耕直播、及时播种、足墒播种、适量播种。
  4.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一般地块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氮肥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5. 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播种实现机械化,推广联合收割机收获,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6. 其他配套技术。包括种子包衣技术,免耕或少耕栽培及秸秆还田技术,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灾情应对技术等。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柴兰高
  电 话:0531-67866302

  九、夏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高产、省工、省力,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应用该项技术,一般可比常规技术增产16%,降低成本20%,增加纯收入25%,提高土地耕层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技术要点:
  1. 秸秆还田,精细整地。麦熟期如遇天旱应在收割前3~7天浇水造墒,每亩浇水30~40立方米;一般麦秸还田的量为400千克/亩左右,每亩施纯氮5~10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土地要精细整平。
  2. 精量播种或半精量播种。选用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进行包衣处理;选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合理密植,行距为67~70厘米,播深5厘米左右。
  3. 施用玉米专用控释肥。选用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为5~10厘米,施肥需距玉米种子或植株10厘米左右。施肥量根据氮肥用量和肥料有效养分含量进行换算,一般为40~60千克/亩。
  4. 化学除草。出苗前,可喷施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50%都阿合剂等除草剂;出苗后,可喷施玉农乐、48%百草敌水剂等除草剂。严格控制剂量,以防药害。
  5. 田间管理。苗期管理:及时间苗、定苗;及时中耕;及时防治病虫害。穗期管理:拔除弱株,中耕促根;及时浇水和排灌;防治玉米螟。花粒期管理:及时浇水与排涝;防治虫害。
  6. 机械收获。选择适合当地的联合收割机,如自走式的北京4YZ-3型、背负式的玉丰4YW-2和郑州4YW-1;割晒式农丰4YG-2等,进行机械收获。
  适宜推广区域:黄淮海夏玉米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联系人:王庆成
  电 话:0531-83179402

  十、鲜食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是紧密围绕鲜食玉米品质、抗性、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集成玉米高产群体结构控制技术、保苗壮苗技术、优化肥水耦合技术等,研究提出的亩产优质鲜穗4500个(长度大于16厘米)技术模式,可为黄淮海鲜食玉米种植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要点:
  1. 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防止串粉影响品质。需保持500米以上的空间距离,或者采用分期播种方法进行时间隔离,但分期播种时间相隔不宜少于20~25天。
  2. 精整土地、测土配方、施足底肥。鲜食玉米生育期短,根据配方,肥料可全部基施,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速效氮肥,有机肥施用量每亩应不少于1500~2000千克。
  3. 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5000株。
  4. 适期精细播种。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春播,夏播可根据生育期及当地有效积温来确定最晚播期。
  5. 种植方式。适宜宽窄行播种,即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采用整畦双行栽培加盖小拱棚的形式适期早播。
  6. 及时间苗、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去小苗,保证苗齐、苗全、苗旺,拔节期出现分蘖要及时除掉。
  7. 防治害虫。做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为了防止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慎用农药,授粉后要用生物防治虫害,尽量少用化学农药,禁用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5千克,混细砂在播种沟撒施;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为防治适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防治效果达85%以上,并可兼治玉米蓟马。
  8. 定期追肥。一般应采用两次追肥法,拔节和灌浆期各追施一次。
  9. 适期采收。一般在授粉后的20~25天左右(乳熟~乳熟末期),即可采收鲜穗上市。甜玉米玉米果穗在吐丝后22~25天含糖量最高,皮最薄,最适宜采收。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玉米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莱阳农学院
  联系人:宋希云
  电 话:0532-86080009

  十一、优质鲜食甘薯配套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我省适宜鲜食及加工用优良甘薯品种有北京553、鲁薯8号、济薯18号、济薯22号、济薯21号、济薯5号、烟紫薯1号等。
  2.培育壮苗。我省甘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春薯要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做种薯,最好是经过脱毒的种薯,用800倍多菌灵浸种后,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春薯壮苗的标准是百株重500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夏薯用苗要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夏薯用苗最好是采用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长、腋芽较短、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10%以上。
  3.土壤和肥水管理。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沙壤土。鲜食甘薯最好选择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地、土层较厚、排水良好。亩产3000千克的甘薯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5立方米,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起垄时开沟施于垄下。甘薯栽植要采用垄作栽培,垄距70~80厘米,垄高20~30厘米。春薯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500株、夏薯每亩4000株。春薯要适时早栽,“五一”后栽植每晚栽一天减产1%左右;夏薯要力争早栽,从6月下旬到7月中旬,每晚栽一天减产2%左右。鲜食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提高。夏薯则要抢时早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鲜食春薯适当增加密度,每亩4000株以上;夏薯适当减少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以增加商品薯率。
  4.田间管理。甘薯生长前期重点是查苗补苗,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重点是排涝及食叶害虫的防治;生长后期重点是防旱和排涝及追施叶面肥。田间管理上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发生徒长时每亩可喷200毫克/千克浓度的多效唑50千克。
  5.适时收获。我省一般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10月下旬甘薯产量基本不再增加,淀粉含量明显下降,晒干率也相应降低,因此霜降前要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
  6.安全储藏。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窖温保持10℃~15℃,湿度保持85%~90%。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贮藏。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山东省内甘薯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张立明
  电 话:0531-83179258

  十二、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品种。土壤肥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选用高产、抗倒伏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反之,则选用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根据当地的大豆适宜生长期和茬口,选用早、中、晚熟品种。山东省及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适宜生育期一般为90~110天。根据不同用途选用高脂肪或高蛋白品种。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的大豆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根据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高抗或兼抗这两种病害的品种。
  2.根据地力水平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行株距,创建合理群体。我省夏大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5~2万株/亩。土壤水肥条件好,品种的生长势强、单株生产力高,适宜密度为1~1.5万株/亩;无水浇条件的山岭薄地密度可高达3.0万株/亩。根据适宜密度,确定相同的行距与株距,均匀种植,使单株个体具有向四周生长的最大空间,减少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光、热、水资源损失。植株间距一般为13~25厘米。
  3.足墒精细早播种。大豆播种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9%-20%。墒情不足,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水分过多,应适当散墒后播种。灭茬、适当整地后机械精量播种。播种深度一致,一般3~5厘米,种子分布均匀。尽早播种,不晚于6月25日。
  4.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早间苗、定苗;中耕2~3次,一般在齐苗后、定苗后和封垄前各中耕一次。
  5.适时灌水。苗期需水较少,应适当干旱,不浇水或少浇水;开花、结荚、鼓粒期需水较多,遇旱及时浇水。大豆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幼苗期20%左右,分枝期23%左右,开花结荚期30%左右,鼓粒期25%~3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时应及时浇水。
  6.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施1~1.4吨优质粪肥,土壤瘠薄或前茬施肥少的地块应多施有机肥。播种时,施用少量化学肥料、腐熟有机肥或细菌肥料作种肥。苗期每亩追施2.5~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促壮苗。开花结荚期每亩追施5~10千克尿素。鼓粒期缺肥时,每亩追施5千克左右的尿素或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土壤碱解氮含量在80mg/千克以上时,可不追肥。
  7.防除杂草。化学除草可用乙草胺、盖草能等播种后出苗前一次性使用。
  8.防治病虫害。采用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可采用鲁豆10号、鲁豆11号、鲁豆12号、齐黄28、齐黄29、齐黄30、齐黄31、菏豆12号等品种;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可选用齐黄28、齐黄29、齐黄30、齐黄31、齐黄33等品种。用冬耕、清除田边杂草等措施防治豆天蛾、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也可用敌杀死等化学药剂防治造桥虫、菜青虫、豆天蛾等害虫。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山东省内大豆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徐 冉
  电 话:053-83179348

油料纤维类

  十三、两熟制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是我省花生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面积仅次于春播花生。两熟制花生的高产、高效和优质栽培,采用合理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以及选择适宜种植环境和品种,可使麦套或夏直播花生增产15%。
  技术要点:
  1.地块选择。选用轻壤或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以上,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
  2.施肥。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千克,化肥用量根据花生产量水平和土壤基础肥力确定。小麦茬肥料用量和施用方式同常规小麦栽培。花生茬的全部土杂肥与小麦基肥混施,1/3的化肥与小麦追肥混施。剩余化肥于花生套种前20~30天在套种行开沟深施在10~15厘米的土层内,也可在麦收后10天内在花生植株两侧开沟追施,并及时浇水;夏直播花生麦收后,将肥料撒施在地表,然后耕翻20~25厘米,再用旋耕犁旋打1~2遍,将麦茬打碎;或施肥后直接用旋耕犁旋打2~3遍,深度15厘米左右。灭茬、松土、掩肥,做到地平、土细、肥匀。
  3.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套种栽培还应注意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偏矮或中等,抗病、抗倒伏性强等性状;夏直播栽培应注意适于晚播、早熟等性状。花生选用中熟或中早熟、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的品种。
  4.种植方式。因地制宜选用种植方式,主要有大垄宽幅麦套种花生、小垄宽幅麦套种花生、等行距小麦套种花生、畦田麦夏直播花生4种。花生播种前要根据密度调好穴距,除草剂用量同春播花生。如果机械在播种行上方膜面覆土高度不足5厘米的,要人工填补至高度达到5厘米左右,确保花生幼苗能自动破膜出土。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山东省花生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万书波 曾英松
  电 话:0531-83178127 0531-67866303

  十四、 花生优质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近年来由于田间管理及贮藏措施不当,造成部分花生原料和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及重金属镉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花生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健康。通过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合理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对保障花生优质安全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花生种植效益,促进花生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技术要点:
  1.产地选择。花生田应远离机场、高速公路、厂矿企业等易产生空气、水源污染的场所,防止土壤、地下水和花生产品受污染。采用合理的轮作、间作和套种种植方式,可有效改善花生田的生态条件。
  2.播前翻土。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播种前深翻、晾晒,对杀死虫卵、减少后期病虫害效果明显。
  3.选用优良品种。选择优质高产和抗病虫害花生品种,如花育22号、花育16号等,可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
  4.施肥。花生基肥用量占总用量的80%~90%,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施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氯化钾的施用,改施硫酸钾,避免施用肥效成分和产地标识不清的磷肥。
  5.防治地下害虫。在花生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开花后采用以防治蛴螬和线虫为主的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将花生田地下害虫数量降至最低水平,减少荚果损伤。
  6.防止花生荚果破裂。花生开花下针前完成中耕除草和培土,下针后应避免中耕除草,防止人为损伤花生荚果。合理排灌,避免在土壤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排灌,防止荚果因温差较大而破裂。
  7.控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调整种植密度,保持花生群体的通风透气,通过合理排灌控制土壤温度升高,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35%。
  8.防止花生生育期后期干旱。收获前4~6周遇旱应灌水润田,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通过调整生育期和适时收获等措施减轻黄曲霉毒素污染。
  9.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防止花生荚果在收获时受损或破裂。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减少菌源,减轻病害。
  10.收获后迅速干燥。避免雨天收获,刚收获的花生鲜果应迅速摊开、晒干,并将荚果含水量尽快降至安全贮藏限度(≤10%)。花生在干燥催干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回潮,已催干的花生应迅速包装。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花生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单世华 曾英松 万勇善
  电 话:0532-87629307 0531-67866303 0538-8241540

  十五、花生高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
  适期晚播技术可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条件,防避病毒病,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肥效后移技术可防止前期旺长,避免后期脱肥早衰,促果大果饱,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水和化学调控技术调节营养分配,多开花结果,提高饱果率,防止倒伏。这三项核心技术与常规增产技术配套集成的综合技术,适宜高产田推广,可增产10%~15%,含油量提高2个百分点,加工出成率提高10%,增效20%。
  技术要点:
  1.春播花生采用地膜覆盖,高产粮田实行夏直播覆膜或麦田套种等两熟制。轮作换茬,秋冬深耕深翻,培肥地力。
  2.适期晚播。春播花生推迟到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麦套花生5月下旬播种,夏直播6月上中旬抢时早播。采用配色地膜、黑色地膜或无色地膜,膜上压土防止高温灼苗。
  3.采用包膜控释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等缓释长效肥料,或中期土壤追肥、后期叶面喷肥等措施,使肥效后移。亩产500千克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纯氮12千克,氧化钾10千克;亩产350~400千克的中等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五氧化二磷6~8千克,纯氮8~10千克,氧化钾4~5千克。
  4.选用高产品种,适当密植。大花生丰花1号每亩0.8万~0.9万墩,丰花3号、丰花5号0.9万~1万墩,山花7号1万墩。小花生丰花2号、丰花4号等1万~1.1万墩,每墩2株。
  5.高产田中期出现旺长时,春花生于盛花后期(7月上中旬)、夏花生于盛花期(7月下旬至8月初)株高超过35厘米时,喷施壮饱安或多效唑(100毫克/千克)控制旺长倒伏。
  6.后期叶面喷肥,及时喷施杀菌剂防治叶斑病,延缓衰老,保叶促果。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花生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万勇善 曾英松
  电 话:0538-8241540 0531-67866303

  十六、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本技术以促进出苗成苗、科学运筹肥水和简化管理为核心,对于解决盐碱地长期以来存在的棉花单产水平低、投入大、效益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要点:
  1. 盐碱地改良与培肥。中度和重度盐碱地先采用挖沟排碱、淡水压盐、平整土地等措施改良后植棉。无论哪种盐碱地都提倡在工程措施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
  2. 促进出苗和成苗。轻度盐碱地直接平作,先播种后盖膜;中度盐碱地畦作,地膜覆盖在畦上;重度盐碱地采用沟棚种植,在垄上平覆地膜形成沟棚。
  3. 科学运筹肥料。每亩施优质土杂肥2~3吨,含盐量0.2%~0.3%的轻度盐碱地,增施磷、钾肥,过磷酸钙70 千克/亩,尿素26 千克/亩,硫酸钾15 千克/亩;含盐量0.3%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增施磷肥和氮肥,适施钾肥,过磷酸钙60 千克/亩,尿素25 千克/亩,硫酸钾10 千克/亩。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基肥占40%,追肥占6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