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棉田简化管理。实行棉花粗整枝,现蕾后去掉第一果枝以下的营养枝,7月20日前后打顶;6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和降雨进行中耕、破膜和培土。
5. 合理化控。从蕾期开始化控,酌情喷施助壮素(缩节安),掌握“少量多次”原则,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使之适时封行。
6.注意预测预报,防治烟飞虱、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害虫;注意及时浇水和排涝。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河北、江苏、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联系人:董合忠 李维江
电 话:0531-83179255
十七、抗虫杂交棉高产增效栽培技术
提高抗虫杂交棉的种植效益可以采取两种栽培路线,一是以较高投入和精细管理作保证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二是以尽可能节省成本为目标的“精稀简”栽培技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技术要点:
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保证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0克/千克以上,灌排条件良好。底施土杂肥2~3吨/亩或鸡粪1~2 吨/亩,复合肥50千克/亩左右(含N、P、K各为18%)。选用鲁棉研15、鲁棉研24和鲁棉研25等产量优势大的抗虫杂交棉脱绒包衣种子,发芽率≥80%。(2)密度和行距。留苗或移栽密度2600~2800株/亩,实收密度2400~2600株/亩。等行距种植时行距90~100厘米,大小行种植时小行60~70厘米、大行100~120厘米。(3)地膜覆盖或营养钵精量播种。直播地膜棉田,4月15~25日开沟人工或机械点播,每穴2~3粒。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下种育苗,5月上旬移栽。(4)精细管理。精细整枝,7月20日前打顶。6月下旬中耕、培土。见花追施尿素15千克/亩左右,7月25日打顶后再追施尿素10千克/亩左右;盛蕾期以后遇旱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自盛蕾期以后视情况化控1~3次。按照转基因抗虫棉的要求防治害虫,特别要注意中后期盲椿象、烟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2.节本增效(“精稀简”)栽培技术。通过精量播种减少用种量、扩行稀植发挥单株产量潜力、简化整枝减少用工量,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实现节本增效。(1)保证条件。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2克/千克以上,灌排条件良好。选用鲁棉研15、鲁棉研24、鲁棉研25、鲁RH-1等产量优势高的抗虫杂交棉脱绒包衣种子,发芽率≥80%。(2)平衡施肥。底施优质土杂肥2~3吨/亩或鸡粪1~2吨/亩,复合肥50千克/亩左右(含N、P、K各为18%)。初花期一次性追施尿素20千克/亩。(3)精量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3月下旬打钵,4月上旬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每亩用种0.5千克以内。直播棉田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点播或精播机播种,每亩用种0.75千克以内。(4)扩行降密。密度1800~2200株/亩,在此范围内,地力和灌溉条件好的棉田取中下限,地力和灌溉条件差的取中上限。行距90~120厘米。(5)简化整枝。保留近果枝的2个营养枝或全部营养枝,于7月15~20日间打掉主茎顶心和营养枝的顶心。按照转基因抗虫棉的要求防治害虫,特别要注意中后期盲蝽象、烟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适宜推广区域:鲁西南棉区和鲁西北棉区的套种或纯作棉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 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董合忠 赵洪亮 孙学振
电 话:0531-83179255, 83179425
十八、抗虫棉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
棉株体在有效的生长季节内局部或整体过早结束生命活动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现象即为早衰。转抗虫棉推广以来,在纯作非盐碱棉田,早衰问题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技术的核心内容是采用对路品种、秋冬深耕棉田、追肥适当后移、早发棉田,库源和根冠关系,实现早熟不早衰的正常熟相,一般增产8%以上,秋桃的纤维品质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技术要点:
1. 选用对路品种和适期播种。旱薄地、盐碱地及其它肥水条件较差的棉田选用鲁棉研28等稳发型抗虫棉品种,地膜覆盖,适期早播,中等密度;肥水地选用鲁棉研21和鲁棉研29等快发型抗虫棉品种,适期晚播,适当增加密度。
2. 平衡施肥和追肥后移。增施有机肥作基肥;化肥适当后移,基施与追施结合。氮肥,亩纯氮用量10~15千克,高产田基肥、初花肥和盖顶肥按3:4:3的比例,中低产田基肥、花铃肥按5:5的比例施用;磷肥,亩五氧化二磷用量8~12千克,一次基施;钾肥,亩用氧化钾 10~12千克,基肥和初花肥按5:5的比例施用。
3. 摘除早期的生殖器官。早发棉花适时适量摘除早期的生殖器官(早蕾或早果枝)。6月15日以前现蕾的早发棉田,均可除掉棉株下部2~3个果枝的蕾及边心或直接打掉下部2~3个果枝。
4. 秋冬深耕翻。棉花或前茬作物收获后,秋耕冬晒垡,深度30~35厘米,一般每3 年左右深耕一次。
5. 破膜和浇水。地膜覆盖的棉田要在盛蕾期雨后或浇水后中耕、破膜、培土,形成垄和沟,便于旱浇、涝排;根据天气状况,适当推迟首次浇水的时间;之后遇旱浇水,高产田要一直浇到9月中旬。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河南和河北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等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联系人:董合忠 李维江
电 话:0531-83179255
蔬菜类
十九、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技术要点:
1. 结合山东的气候条件和当地实际,按照省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建造山东Ⅲ、Ⅳ、Ⅴ型等新型节能日光温室。
2. 选用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及相关嫁接技术。选用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新品种,如绿衣天使、津优30、冬棚1号等黄瓜,加西亚、天正红珠等番茄,鲁厚甜1号、2号等厚皮甜瓜,红罗丹、萨菲洛等甜椒品种。选用托鲁巴姆、全能铁甲、掘金龙、黑籽南瓜等优良砧木,开展茄子、甜瓜、黄瓜等蔬菜嫁接,提高嫁接苗的耐寒性和抗病性。
3. 针对日光温室蔬菜主产区氮素化肥用量过量的问题,采用试纸条-反射仪方法,速测土壤滤液中和植株叶柄汁液中NO3--N浓度,作为推荐施肥的依据,减少氮肥用量30%,而不影响产量。
4. 推广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在6~7月,日光温室蔬菜倒茬闲置时期,撒施氰氨化钙(石灰氮)50~100公斤、碎麦秸600~1300公斤,耕翻、作垄、覆盖地膜、灌透水,处理20~30天,揭地膜后晾晒8~10天再定植,定植后1000倍阿维菌素灌根,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
5.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按照省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西葫芦、辣(甜)椒、茄子、厚皮甜瓜、菜豆等7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开展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6. 推广黄瓜、长茄、西瓜、青辣椒、樱桃番茄等蔬菜的产品分级,以及黄瓜、番茄、茄子、青椒、西葫芦、菜豆等蔬菜的整理、加工、包装技术操作规程。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及黄淮海地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联系人:何启伟 焦自高
电 话:0531-83179275 83179589
二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我省设施蔬菜常年栽培面积1000万亩左右,对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满足国内外市场供应,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设施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存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条件恶化,病虫害发生严重,设施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不稳定,个别地区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我省设施蔬菜的稳定、持续发展。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破解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设施栽培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要点:
1. 选用专用品种。选用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商品性好、优质丰产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
2. 采取集约化育苗。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用合适穴盘,配制专用育苗基质,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的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3. 综合防控连作障碍。(1)嫁接栽培。在设施蔬菜黄瓜、西瓜、茄子、番茄上,选用抗性强、亲和力高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2)合理轮作。设施栽培瓜类、茄果类蔬菜与大葱、玉米、水稻等进行轮作,减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降低硝酸盐积累,防控连作障碍。(3)土壤消毒。在日光温室7、8月份闲置季节,在棚内开沟,铺施轧碎的作物秸秆,撒施氰胺化钙(俗称石灰氮),起垄灌水,用地膜覆盖地面,上面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4)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采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大棚内种植行下开70厘米宽、20厘米深的沟,每亩铺5000千克秸秆,撒施150千克饼肥,接种10千克菌种,然后覆土、浇水、接种4千克植物疫苗,然后定植、打孔。
4. 土壤农药残留和污染物质降解技术。采用设施内土壤翻耕、暴晒,增施EM菌、AM菌等分解物质,安全处理有机肥等措施,降解土壤中因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后产生的残留物质,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
5. 虫害物理防控技术。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置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白粉虱、蚜虫和蓟马等,减少病害传播。在设施出入口和通风口铺设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6. 主要病虫害高效安全药剂防治技术。选用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效安全的药剂,如银发利、扑海因、施家乐、阿米西达、世高、阿克泰等,防治设施蔬菜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白粉虱等病虫害。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 青岛农业大学
联系人:高中强 王克安 杨延杰
电 话:0531-67866372 0531-83179230 0532-86080740
二十一、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蔬菜集约化育苗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种子和农药、秧苗健壮等优点,能够促进蔬菜提早成熟,增加产量和效益。蔬菜集约化育苗方式主要有营养泥炭块育苗和穴盘育苗两种。
技术要点:
1. 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
营养泥炭块是根据作物苗期养分需求规律,以泥炭为主要原料,辅以缓释配方肥,采用先进工艺压制而成,集基质、营养、调酸、控病、容器于一体,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秧苗质量。该技术适用于一家一户育苗和小规模商品化育苗。
(1)选用适宜规格的营养块。小粒种子的蔬菜如西红柿、茄子等,宜选用圆形小孔40克的营养块;大粒种子的蔬菜如西瓜、黄瓜、甜瓜等,宜选用圆形大孔40克的营养块;苗龄较长的蔬菜,宜选用圆形单孔50克的营养块;采用嫁接育苗的蔬菜,宜选用圆形双孔60克营养块。
(2)播前准备与播种。提前将种子催芽露白,催芽时间视不同作物而定,但芽不要过长。苗床底部平整压实后,铺一层聚乙烯薄膜,按间距1厘米把营养块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必须将营养块浇透水,可用喷壶或喷头由上而下向营养块喷水,薄膜有积水后停喷,积水吸干后再喷,反复5~6次(约30分钟),直到营养块完全膨胀。营养块完全膨胀后,放置约4~5小时后开始播种,种子平放穴内,上覆1~1.5厘米厚的蛭石或用多菌灵处理过的细砂土,切忌使用重茬土覆盖。吸水膨胀后的营养块比较松软,暂时不要移动或按压。双孔靠接注意播种时种子方向和播种时间差,一般接穗比砧木早播3~5天。注意培育长龄苗(60~90天),不用铺薄膜,直接将营养块铺在苗床上。
(3)苗期管理。播后要保持营养块水分充足,定植前停水炼苗。喷水时不能大水浸泡,但可以在薄膜上保持适量存水,喷水时间和次数根据温度灵活掌握。由于营养块营养面积较小,定植时间要比营养钵适当提前,只要根系布满营养块,白尖嫩根稍外露,就要及时定植,防止根系老化。定植时带基移栽,定植后的管理同普通营养钵育苗。
2. 蔬菜穴盘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是以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采用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育苗方法。穴盘育苗还可与现代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微机管理技术相配套,实行工厂化育苗。该技术适用于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育苗。
(1)选用适宜的基质与穴盘。配制基质的主要原料为草炭和蛭石。选用的草炭要求表层蜡质少,吸水性较好,pH值5.0左右。选用的蛭石要求粒径2~3毫米,发泡好。草炭、蛭石按2∶1比例混合,粉碎过筛,使用时每立方米基质中再加入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3千克。也可直接选购配制好的专用基质。穴盘可根据不同蔬菜的育苗特点选用,如黄瓜、西瓜可选用50孔或72孔穴盘;番茄、茄子可选用72孔穴盘,青椒及中熟甘蓝可选用128孔穴盘,芹菜一般选用288孔和392孔的穴盘,油菜、生菜一般选用288孔的穴盘。
(2)基质装盘及播种。穴盘使用前应先清除穴盘中的残留基质,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将苗盘放置在密闭的房间中,用硫磺粉、锯末混合后点燃熏烟消毒。手工播种应首先把育苗基质装在穴盘内,刮除多余的基质,然后每穴打一深孔,干籽直播。单穴播种后覆土,覆土单用较细的蛭石,用喷壶喷透水后放在催芽室中催芽。几天后待种芽刚刚出土时,即将苗盘摆在育苗温室已经准备好的床面上。
(3)苗期管理。穴盘育苗由于穴间距离小,菜苗密度大,应加强前期管理。水分管理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整个育苗期间采取控水的办法,保持育苗穴盘不湿不干,确保秧苗不萎蔫、不徒长。育苗期间根据秧苗长势进行倒盘,以使秧苗生长均匀。根据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搞好温度、湿度等管理。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设施蔬菜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临沂市蔬菜办公室 济南伟丽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周绪元 张伟丽
电 话:0539-2700050 0531-83175217
二十二、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我省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滕州、平邑等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完善、集成的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要点:
1. 选用良种,种薯脱毒。根据山东二季作区的气候特点,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荷兰15、鲁引1号、荷兰7等费乌瑞它系列品种,选用脱毒G2、G3良种。
2. 切块催芽,保证全苗。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千克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同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播种。
3. 药剂拌种,防虫防病。将50克扑海因50%悬浮剂混合高巧60%悬浮种衣剂20毫升 加到1升水中摇均后,喷到100千克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预防苗期病虫害,保证苗齐、苗壮。
4. 双膜覆盖,适时播种。一般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晴天上午,在大拱棚内实行单垄双行种植。采用大拱棚内套小拱棚可进一步提早上市。垄距80厘米,种双行,株距25~30厘米,亩种植5500~6000株。种植时开沟深8~10厘米,宽20厘米。施种肥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与土混匀,浇水后斜调角种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先盖住芽,然后覆土起垄,垄高15厘米左右,把垄面搂平,喷施除草剂,然后用90厘米宽地膜进行覆盖。
5. 测土配方,均衡营养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目标产量制定施肥方案。一般每亩施用土杂肥5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0-20或15-12-18)180千克、硫酸锌1.2千克、硼酸1千克。土杂肥在耕地时撒施,其他肥料于播种时穴施。
6. 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后保持白天20~26℃,夜晚12~14℃。分别在齐苗、团棵、现蕾时期浇3次水。植株高度在40~50厘米时,可亩用助壮素20毫升或多效唑15克进行喷雾以防徒长。
7.综合防治病虫害。后期重点防治晚疫病,自团棵期始,每隔7天喷施1次药剂防治晚疫病。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除掉,远离田间深埋,并在周围撒施生石灰。
8.适时收获,分级、包装。结合市场行情适时收获,分级、包装销售,增加收入。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马铃薯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滕州市农业局
联系人:高中强 张家申
电 话:0531-67866372 0632-5521110
二十三、生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生姜是我省主要名产蔬菜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常年栽培面积30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栽培面积的42%。由于生姜是无性繁殖,新品种选育比较困难。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逐年加重,不合理用药导致产品安全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生姜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生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要点:
1.选用高产优质生姜良种。山农大姜1号、莱芜大姜、安丘大姜等。
2.测土配方,施肥。一般生产1 000千克鲜姜,分别需纯氮10.4千克,五氧化二磷2.64千克,氧化钾13.58千克。据此,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指标测定,计算土壤供肥量,并根据目标产量,制定配方施肥方案。
3.有色膜覆盖调控温光环境。选用适于生姜生长的有色膜,进行覆盖提早栽培,将普通无色透明膜覆盖与遮阳网覆盖两项技术措施进行有机整合,既能促进生姜生长,提高产量,又简化田间管理步骤,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4.合理进行肥水管理。根据生姜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田间科学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实现肥水管理指标化。中高肥水地块参考施肥量:亩施有机肥6000~7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100~150千克,生长期间分次冲施肥100千克左右。
5.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选用熟化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及无公害农药进行早期预防,加强初期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农药污染。
6.生产全程实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通过分析生产基地土壤环境中农残与重金属含量,控制土壤污染;通过检测肥料与灌溉水,控制水肥污染;通过选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通过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保证市场流通产品的质量安全。
适宜推广区域:全国生姜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徐 坤
电 话:0538-8241783
二十四、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嫁接栽培技术
茄果类蔬菜是日光温室主要栽培蔬菜种类。日光温室长年连作导致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影响了茄果类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此,应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砧木品种,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完善的茄果类蔬菜(主要是茄子、番茄)嫁接栽培配套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产品污染,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要点:
1.选择嫁接亲和性好、抗病性、耐冷性较强的优良砧木品种。如改良マゲネツト、托鲁巴姆、赤茄等。
2.采用适宜的嫁接技术。一般接穗苗龄3~4叶期为嫁接适期,可以有效降低坐果节位,提高早期产量。茄子采用靠接法或贴接法,番茄采用斜切接法,接后用管状嫁接夹固定,可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
3.加强苗床环境调控,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后4~5天内,保持育苗环境内温度在28℃,湿度90%,光照强度5千勒克斯以下(遮光处理,只接受散射光),CO2浓度600 米g/kg。接口愈合后,温度保持白天23~25℃,夜间18~20℃,使其逐步见光和进行通风,并转入正常苗期管理。嫁接苗长至8~9叶时定植。
4.合理定植,及时除萌,确保抗病丰产。嫁接苗生长势强,种植密度应小于自根苗,一般茄子的行株距80×45~50厘米,番茄的行株距70~80×35~40厘米。定植时接口离地面3厘米以上,并采用地膜覆盖。移栽缓苗后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芽。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嫁接苗追肥可比自根苗减少20%~30%。
其他管理可参照自根苗进行。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山东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区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杨秀凤
电 话:0534-2310256
二十五、杏鲍菇、双孢菇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该技术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农作物废弃资源,如玉米秸、麦秸、玉米芯、棉籽壳及畜禽粪便资源牛粪、马粪、鸡粪等,生产高蛋白菌类食品,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循环利用,推广前景广阔。
技术要点:
1.菌种生产技术。选用生活力和抗逆性强的优良抗病品种,采用食用菌菌种常规生产技术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玉米秸、玉米芯、棉籽壳、麦秸选用没有淋雨和霉变的;牛粪、马粪、鸡粪选用干的,使用前进行堆积发酵。杏鲍菇栽培配方:玉米芯60~40,棉籽壳40~60,麸皮15,饼肥7,糖1,磷肥1,尿素0.3,石膏1,水150,pH7;玉米秸60~40,棉籽壳40~60,麸皮15,饼肥7,糖1,磷肥1,尿素0.3,石膏1,水160,pH7。双孢菇栽培配方:猪、牛粪55、麦秸40、菜籽饼3,石膏1,磷肥1,水160。
3.培养料处理、播种。杏鲍菇采用袋栽熟料,具体方法为选用16×28厘米或17×60厘米聚丙稀折角袋,装料后在1.5米pa压力下保持2.5~3小时或在100℃下保持12小时,一头接种或打穴接种,接种后的栽培袋放置在洁净的培养室于23~25℃下避光发菌。双孢菇采用二次发酵料栽培,具体方法为一次发酵15天左右,培养料进出菇房(棚)后再进行二次发酵7~10天,接种采用混播或穴播方法。